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三节 痈
作者:中医人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 10:10:5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胯腹痈

胯腹痈是指生在胯腹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古代称为“跨马痈”。其特点是结块肿痛,皮色不变,步行困难。相当于西医的腹股沟急性淋巴结炎。

[病因病机]

多因下肢、阴部破损,外染毒邪循经而继发;或因湿热内蕴,气滞挟痰凝结而成。

[诊断]

发病者多有下肢、阴部破伤史。

初起在胯腹部有一结块,形如鸡卵,肿胀发热,皮色不变,疼痛明显,患侧步行困难,伴恶寒发热等症状。如肿块增大,皮色转红,持续跳痛,伴有恶寒发热、大便秘结等症状,此为化脓之象。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热蕴结胯腹部结块肿痛,患肢拘急;伴恶寒发热、口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结于胯腹部,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故有结块、肿痛;湿热泛溢,故发热、口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壅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二、外治法

参照“颈痈”。

委中

委中毒是发生在胭窝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医宗金鉴·委中毒》云:“木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缓则筋缩而成废疾。”其特点是胭窝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届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相当于西医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病因病机]

多因湿热下注,流于脉络所致;或因患肢溃破、足跟皲裂、冻疮溃烂、足癣、湿疹等感染毒邪.以致湿热蕴阻,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诊断]

初起委中穴处木硬疼痛,皮色不变或微红,形成肿块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行动不便。

伴恶寒发热、纳差等症状。如肿痛加剧,身热不退,约2—3周后则欲成脓。溃破后2周左右而愈。

脓成后切口过小或位置偏高,或任其自溃,脓出不畅,则影响疮口收敛。

疮口愈合后,患肢仍屈曲难伸者,经功能锻炼后,约2—3个月可恢复正常。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热蕴阻委中穴处木硬肿痛,小腿屈曲难伸;伴发热,口干纳差;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下注,蕴阻于胭窝,致经脉阻塞,气血凝滞,故硬肿木痛;邪毒阻滞经络,以致经络不利,故屈伸不利;湿热内蕴,故发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蕴阻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方药: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湿热重者,加革藓、生苡仁清热利湿;脓成者,加炙山甲、皂角刺消毒排脓。

二、外治法参照“颈痈”。脓成宜切开排脓,刀口位置应在胭窝中央折纹偏下方。

[预防与调摄]

参照“颈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