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一章 疮疡
作者:中医人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 10:10:5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两大类。外邪引起的疮疡,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无论那一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疮疡,均能导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应。人体气血,周流一身,循环不息。当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侵人人体后,就会破坏这种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导致脓肿的形成。在内脏的结块、疼痛、化脓,同样是由于脏腑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的结果。疮疡毒邪炽盛时,也可破坏人体防御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影响或侵人内脏,引起一系列的内在病理反应。轻则出现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则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

疮疡发生后,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结局。疮疡初期,若人体抗病能力较强,正能胜邪,可拒邪于外,热壅于表,使邪热不能鸱张,渐而肿势局限,疮疡消散,即形成疮疡初期尚未化脓的消散阶段。反之,如果人体抗病能力较差,正不胜邪,热毒深壅,滞而不散,久则热胜肉腐,肉腐而成脓,导致脓肿形成,即为疮疡中期(成脓期)阶段,此时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脓液畅泄,毒从外解,形成溃疡,腐肉逐渐脱落,新肉生长,最后疮口结痂愈合;或者抗病能力尚强,可使脓肿自溃,脓毒外泄,同样使溃疡腐脱新生,疮口结痂愈合,这一过程即为疮疡的后期(溃疡期)。若在疮疡的初、中期,人体气血两虚,抗病能力低下,则不能托毒外达,可致疮形平塌,肿势不能局限,难溃,难腐等;如再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使毒邪走散,扩散全身,形成“走黄”、“内陷”,频现恶逆之证,而危及生命。疮疡后期,毒从外解,病邪衰退,理应逐渐趋向痊愈,若由于气血大伤,脾胃生化功能不能恢复,加之肾阳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同样可使毒邪内陷,危及生命。

在疮疡的发生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可造成一些特殊形态出现,或由于功能障碍产生某些特殊形态,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患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疮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征兆;红丝疗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蛇头疔损骨,其溃后每多形如蛇头;胸椎流痰,形如鸡胸、驼背;髋关节流痰除两侧臀肌不对称外,甚至患肢短缩,髋部外凸;膝关节流痰大小腿肌肉萎缩后状如鹤膝;髂窝流注使患肢屈曲难伸。此外,辨别疮疡有无损伤骨骼和穿透内膜(即胸膜或腹膜)也很重要。疮疡损伤骨骼多在四肢,肿疡时见局部胖肿,皮面可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触之骨骼可能增粗,多为损骨;溃疡时疮口胬肉外翻,经久不愈,脓出带臭,以纸捻探之有锯齿感,多为损骨。疮疡透膜多在躯干,肿疡时见肿势漫无边际,折之绵软,或有捻发感,多为气肿或透膜;溃疡时脓出似蟹沫,或夹有气泡,在胸壁有时可听到如儿啼声(贴纸试验:取薄纸片贴疮口上,可见纸片随呼吸而微微煽动),在腹部有时可看到有粪便流出,多为透膜。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大的、危急的疮疡病证,如走黄、内陷等,不仅需要内治、外治结合,还须配合西药及支持疗法的治疗。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具体施治时应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