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宋冬雷建医院:能拿手术刀、会玩新媒体 也懂得斟茶敬酒 |
作者:毛晓琼 文章来源:八点健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9-30 9:35: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在公立医院工作23年,功成名就的时候,他辞职加盟民营医院。
·他说在公立医院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想出去再造一个新的医疗生态体系。 ·创办医生集团三年后,他又筹建自己的三级专科医院。 ·同行劝他别折腾,他说我会在“血浆”用完之前,结束这台“外科手术”。 ·1997年和睦家建第一家医院时,盖了180多个章,20多年后,冬雷脑科医院盖了40多个。 ·成为中国式的梅奥诊所,希望做到病人、医生满意,帮助解决一些社会医疗问题,这是他的愿景。 9月初,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正式对外营业。这是著名脑外科医生宋冬雷和他的团队,从筹备到开业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建成的私立专科医院。 对宋冬雷来说,自建医院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脑外科手术对于设备的要求很高,做医生集团时,对于合作伙伴的挑选是十分严苛的。从手术设备、医疗服务、患者管理各个层面都要全面考虑。在医生集团成立的4年里,做了3500多台脑外科手术,因为在别人的平台上,每一台都要花比之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安排和协调。 “不行,还得自己建个医院。”在跳出公立医院、创办医生集团三年后的2016年9月,宋冬雷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这一年,宋冬雷刚好50岁,已经“知天命”了,很多圈内同行劝他别折腾了,时间不够,精力不够,运作经验不够。他的回答是:我会在血浆用完之前,结束这台“外科手术”。 跳出公立医院后的宋冬雷,喜欢在网络上抒发心臆。他的微博数量已经超过1.2万条,平均每天要发6、7条。不久前,他在微博上写道: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如果这件事情能让大多数人觉得正确,便是成功;相关的人因为你做的事而有收获,便是完美。我希望可以完美。 完美,就落脚于冬雷脑科医院。这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私立专科医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八点健闻近日专访了宋冬雷。 八点健闻:8月31号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9月2号开始接门诊,大半个月时间下来,医院运行情况怎么样? 宋冬雷:目前还只是初期阶段,拿到许可证只是可以看病,还有部分检查,比如DSA(脑血管造影)还做不了,手术也还不能做,现在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期。但是,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催着我们赶紧收病人,做手术。 八点健闻:后续的检查、手术、医保支付等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有没有时间表? 宋冬雷:我们下了一个死命令,10月8日,也就是国庆长假结束后,必须能做全部的检查,同时可以手术,收住院病人,因为这些手续已经齐备。至于医保支付,我们初步预计,要到年底才可以拿到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资质。一旦开通医保,那长三角范围内,包括浙江、江苏的患者来看病就没问题了。 八点健闻:你在很多场合表示过,冬雷脑科医院的目标是做“令人感动的医疗”,这个提法出于什么考虑? 宋冬雷:现在医疗机构一般会说“爱心”“帮助”等。相对于此,我觉得感动的层面更高,它需要医生在某一个方面打动病人,我希望是在服务上。一方面,我们的医生有条件做到。因为大多数病人见到医生,多少有点诚惶诚恐,这个时候如果真正把病人当亲人,全心全意为他服务,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相信他会被打动。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给患者100分的满意,就应该给员工定120分的目标。如果目标就定在100分,员工可能觉得拿80分就够了。所以,我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让员工最后达成度也可以更接近目标一些。即便最后达不到“让人感动”,至少也能“让人满意”吧。 八点健闻:说到“让患者感动”,我记得张强医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自己第一次去美国医院参观的时候,刚好是冬天,他发现美国的医生在给病人检查的时候,会把听诊器捂热了,再放到病人的胸口,他觉得挺让人感动的。在冬雷脑科医院,有类似这样的具体要求吗? 宋冬雷:有的,很多。包括你说的把听诊器捂热的事,我们也在做。我另外再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对于门诊病人,很多情况下需要拍片,在之前,三天以后,这个病人还要跑一趟医院拿片子,再去挂个号,听听医生怎么说。在我们这里,你拍完片子就可以回家,结果出来后我们会有专人客服告诉患者拍片结果,然后把片子快递给患者。 第二个,对于新住院病人,我们每个医生都要做自我介绍,这个介绍是专门培训的,有四个要点:一是要称呼病人的名字,不能说“你好”,必须说“某某某,你好”;二是要告知病人自己的名字、职务、工作职责;三是要介绍你的团队,主刀医生、床位医生、医生助理、护士分别是谁;最后还要告诉病人联系方式,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助理的,目的是让病人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你。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这些事情在我们这里是常规操作,看似简单但是能解决病人很多问题。 八点健闻:你本身也是公立医院出身,在华山医院待了23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宋冬雷:最早有这个认识是2000年,我第一次出国进修,去的是土耳其的一所公立医院。有一次,周末他们带我去私立医院开刀。当时感受很深:首先是环境。私立医院环境好得不得了。医生的态度也不一样,刚一进门,医生就迎上来了,问你咖啡喝不喝,早饭吃没吃,没吃的话,他就帮忙去拿点心了。当时触动挺大的。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