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互联网医疗“出圈”背后: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能持续多久? |
作者:裴悦 刘炽… 文章来源:八点健闻Plus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12 17:22:2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院长王建安通过电脑上一个略显简陋的页面,根据患者提供的复诊资料,开出了一张“继续服用立普妥”的在线处方。
这张线上处方的诞生,在当时政府还没有放开电子处方的背景下,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就在前一年, 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跑马圈地”,不断有药企开始试水互联网想趁早分一杯羹。短短一年,互联网医疗公司数量扩张到5000家,融资总额接近2000亿,2014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在当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放出豪言:未来医院颠覆传统就诊模式,未来三十年,医生将找不到工作,医院、药厂越来越少。 后来的故事中,淘金者铩羽而归,诸多当时动辄千万级别、上亿级别的投融资,也成了被吹散的泡沫。 同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顾雪非主持了两项“互联网+医疗健康“研究项目。大部分精力研究医保政策,也投入相当一部分时间研究互联网医疗的他断定,互联网医疗会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6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让顾雪非的话一语成谶。 通过平安好医生等在线平台去开启一场即刻进行的远程问诊,完成在线复诊、处方、购药,几乎成为疫情期间大部分患者的选择。零接触、响应快、突破空间地理等优势,使得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加被政府和民众认可和接受,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也逐渐从小众视野“出圈”成了大众需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也再次迎来了机遇。 有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6.3万家,同比增长153%。 从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情况来看,根据国家卫健委三月份披露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有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处方量增长近10倍。以平安好医生为例,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APP访问人次超过11.1亿次,APP注册量是疫情前的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疫情前的9倍;截至6月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3.46亿。 但与此同时,虽然有了疫情防控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长足进步、人民群众更加开放的接受态度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BUFF加成”,势头正盛的互联网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法律法规的限制、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医保政策不支持等。但造成其困境最为要害的因素恐怕是互联网医疗的定位和模式问题。”顾雪非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表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互联网+”是必选项,但是我国互联网医疗尚处于成长初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医疗更大的价值是什么? 八点健闻:此次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行业会迎来行业新的爆发期吗? 顾雪非:防控疫情的需要,民众的健康需求,政府鼓励其发展政策的助推,会共同促使互联网医疗在疫情后更加蓬勃发展。 八点健闻:所以,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能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吗? 顾雪非:突然发生的新冠疫情,在客观上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需求空间和用户基础。需求的增加是推动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和互联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其实前些年我们讨论的更多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下建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甚至被炒作为传统诊疗模式的替代者,但现实中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较为有限。 八点健闻:为什么说影响有限? 顾雪非: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医保政策不支持等。但造成其困境最为要害的因素恐怕是互联网医疗的定位和模式问题。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