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互联网医疗“出圈”背后: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能持续多久? |
作者:裴悦 刘炽… 文章来源:八点健闻Plus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12 17:22:2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八点健闻:那您认为线上与线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顾雪非:事实上,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和线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一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 八点健闻:在这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里,互联网医疗应该怎么去定位? 顾雪非:准确地说,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可以作为线下医疗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受制于当前的技术局限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互联网医疗公司提出的“颠覆医疗”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线下医疗服务。在此阶段,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只能是面向特定疾病提供在线诊疗。 八点健闻:您认为,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更大的价值,可能在于把传统线下部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遴选、治疗措施与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予以分解优化,又通过物联网等进行服务流程重组整合,进而形成与传统医疗服务不同的提供模式。 八点健闻:所以现在阻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顾雪非:监管。 八点健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没有标准,没有标准,何谈监管?行业应该自己组织制定一些标准,自行约束。像去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人民网记者上传同一张宠物狗的照片充当处方下单,在5家购药平台通过了审核。再就是患者隐私,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存在病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八点健闻: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您的观察,这些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分别对需求端、供给端产生怎样的影响? 顾雪非: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各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高效、便捷、个性化等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药品配送等服务,缓解线下诊疗压力,为疫情防控和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创造有利条件。 2020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出,各省(区、市)要加快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优先建设具备监管和服务功能的平台,并依法依规加快对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准入,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和互联网医院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下沉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迎来以综合医院为依托的,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高潮。 医保能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支付难题吗? 八点健闻:您刚才提到医保政策的问题,此前国家有相关政策表示,将会把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到医保范畴之内,据您了解,目前这方面的落地情况如何? 顾雪非:疫情暴发以后,国家医保局出台《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将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实现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物配送上门服务。 八点健闻: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会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什么影响? 顾雪非:从民众的角度看,由于医保支付承担了部分在线诊疗的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联网医疗的经济可及性和服务利用,将会提高居民寻求线上诊疗的积极性,促进居民就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加速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同时,医保支付也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有些地方虽然医保付费但支付标准偏低,未充分考虑医生的时间成本,因此医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八点健闻: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存在哪些问题? 顾雪非:诸如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清单、确定服务价格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方式、优化基金风险管控等问题有待解决。 八点健闻:在存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互联网医疗如何才能持续的良性发展?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长期良性发展的前提之一是需要买单者为其所提供的服务付费。实际上,由谁来为它们付费,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从长远看,它们的支付方一定是医保。要么是社会医疗保险,要么是商业健康险,不同之处在于需求层次的差别。 八点健闻:未来“互联网+医保”趋势是会是怎样的? 顾雪非:“互联网+医保”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两种路径。一是按照传统思路,有条件、有标准的服务项目报销。二是在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大背景下,医共体打包付费。 八点健闻:那这两种模式您觉得哪一种更具备借鉴意义呢? 顾雪非: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我们建立的医联体、医共体,背后的转变并不是医疗机构的联合,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过去以治病为中心的付费方式,转变成为健康付费。在这种情况下,倒逼医疗机构通过联合,来更加关注人群的健康。如果在医联体、医共体内开展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一定会更具成本效果。医疗机构和医生也会自行把握线上服务的边界,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互联网可优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八点健闻:您觉得目前行业里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吗?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现阶段解决的仍然是一些非常浅层次的一个患者需求。 八点健闻:为什么这么说? 顾雪非:现阶段无法解决深层次的医疗问题,比如优质医疗资源稀缺这样的问题。此外,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在首诊、分诊、慢病复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仅是满足了部分医疗需求。其中慢病复诊已无政策障碍但可能受制于技术(身份识别等)和利益分配机制。而互联网上的首诊,性质更像是一种分诊机制——从诊断学的角度上是“问诊”而不是全面的诊断。 八点健闻:互联网首诊跟线下首诊区别在什么地方? 顾雪非:其一,从医学诊疗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的首诊更像是一种分诊机制,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诊疗过程,相当于做了一个问诊。互联网首诊是否可行应该是在不同病种、不同场景下开展讨论。换句话说,病种是否可以首诊,取决于线上诊疗能否达到医疗标准,这在不同的专科情形是不同的。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我们已经在线下和医生有过交流,再去线上复诊;和完全没有面对面问诊,直接在线上“与陌生人”交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医生对自己开出去的处方要负法律责任,而处方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取决于获取的信息是否完备。 八点健闻: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透明、开放,所以很多人会期待互联网医疗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到更广大地区,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顾雪非: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迎来以综合医院为依托的,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高潮。我更希望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