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一甲子如歌岁月,六十载自强不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迎来60周年校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3 16:06: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六变隶属、七易校名、四迁校址,从北国到南粤、从军队到地方,几度使命更替、历经艰难困苦,却信念始终如一、精神传承不止,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自强不息。这是对南方医科大学的真实写照。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多人多次或来校视察、或接见代表、或作出指示、或挥毫题词,给师生员工以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60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 1951年10月,学校诞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火洗礼中,学校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1958年学校从军队移交黑龙江省,由第十一军医学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由中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实现首次跨越。 1962年2月,学校重归军队建制。1969年学校奉命辗转数千里迁至长沙,1970年遵照中央的命令,再次南迁到广州石牌,1979年在叶剑英元帅关怀和过问下,搬迁到广州东北郊的麒麟岗。1975年,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由解放军军医学院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1979年4月学校进入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学校规格又一次提升,实现第二次跨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教职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办学模式、涉外医疗、校办产业、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形成以学校全局工作为整体,以教学科研医疗为基本职能环,以科技开发、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为生产职能环的“一体两环”新型办学模式。创新于改革开放之初、实质内容为“产学研结合”的这个办学模式,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当时的国家教委在学校召开现场会向全国高校推广,引起轰动,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创建的三九制药厂(三九集团前身)、南方李锦记集团、康臣制药,后来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明星企业。内涵建设也明显提升,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我军在华南战区、热带地区医学人才培养与储备、医学研究与运用、医疗救治、医学情报等若干个中心,为我军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实现第三次跨越。 2004年8月,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这七年,是学校建立以来建设发展最快、进步变化最大的时期。七年迈出三大步。一是顺利移交。最鲜明的特点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令下,2200多名专家教授和官兵集体转业,随学校移交广东省。重大转折面前队伍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断、标准不降,确保了高度稳定和工作连续性。二是快速扩容。最突出的标志是,扩招、扩地、扩建,目前在校生总数、学校占地总面积、教学科研医疗用房总面积,分别是移交前的2.1倍、2.47倍、1.92倍。三是内涵提升。最显著的成果是,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总额、发表SCI论文总数分别是移交前的1.35倍、2.16倍、3倍。实现了中青年院士、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Ⅰ类新药、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211工程建设项目等零的突破。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定位,“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积极拓展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以医为主,医、理、工、文、管、法、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厚、口径宽、专业精,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服务面向定位等基本建设工作。破解“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有了新思路和新举措,实现第四次跨越。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