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甲子如歌岁月,六十载自强不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迎来60周年校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3 16:06: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耐得寂寞甘当配角的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

 

zhong.jpg

    作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数字化人体和中国数字医学的倡导者,钟世镇院士为公众熟悉,是从前几年的“数字人”研究开始的。2003年初,在他的带领下,我国首例女性“数字人”数据集构建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2005年,他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成功制作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这是目前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

    2009年钟世镇院士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面对媒体的闪光灯、会场潮水般的掌声,近85岁高龄的“主角”钟世镇,却恬静淡然地用了“配角人生”作为自己获奖感言的题目。他说:“我这一生,其实就是做好了一个配角。”他54岁评副教授、60岁评教授、72岁当选工程院院士、年近八旬主持“数字人”创新科研,是学界“老骥伏枥”的典范。面对当前浮躁的学风,他希望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点“配角精神”——“大家都想当主角,但舞台上的主角只有一个,配角还是大多数的。其实,要扎扎实实做好一个配角,也不容易。”他笑说,“自己的老本行是做解剖的,这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给医生们当配角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但我很满足,能以配角身份拿到这么多国家大奖,说明我这个配角还起了点作用的。”他的学生们说:“先生是我们成长的铺路石、攀登的扶梯,是我们永远在心中敬仰的高山。”

淡泊明志壮心不已的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

 

yao.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姚开泰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毕生致力于鼻咽癌病因发病学研究,在攻克鼻咽癌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被誉为鼻咽癌的“克星”。多年来,他领导的研究机构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克隆了鼻咽癌易感基因;在国际上首创可视化鼻咽癌的转移动物模型;首次提出鼻咽癌的“三击多步”假说和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模型等。他创办的肿瘤研究所已成为卫生部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达到该领域世界领先水平。

    1952年,作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的学生,他在临床学习时接触到了不少饱受癌症折磨的病人,从那一刻起,姚开泰便下定决心要攻克癌症。从此,他的一生就与鼻咽癌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如今,80岁高龄的姚开泰院士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一如既往地坚持在科研教学一线,壮志一点不减当年。他说“我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在全中国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大变化中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每念及此如坐针毡。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唯有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为振兴中华,发展我国的科教事业,继续贡献微薄的力量。”

把病人装在心里面的医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

 

hou.jpg

     侯凡凡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肾脏病诊疗专家,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是广东省仅有的在任女院士。

    很多年前,一位因慢性肾病导致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的家属突然跪在侯凡凡的面前,撕心裂肺地发出了求助,这一幕深深地刻在她的心中,让她致力于解决慢性肾病临床难题的决心更加的坚定。她说:“当医生就是要把病人装在心里。”4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为病人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侯凡凡院士所在的科室,在医院里有着“最穷、最不挣钱”的口碑,20年来零投诉。她要求科里的医生:“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就决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药就决不用贵的。”每周出门诊,她总是从早上8点一直看到下午5点,中午只在诊室吃饭甚至顾不上吃午饭。她常说:“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

    侯凡凡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针对困扰肾脏病学界近50年的透析致残性并发症难题提出了新干预途径,为防治慢性肾脏病这一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的慢性疾病群提供了新策略,使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3%,进入透析的时间延缓一倍,这对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国家的医疗卫生负担,都将是十分可观的。被国际医学界评价为“近年对内科学临床实践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为我国肾脏病防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