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血奴转行试药人:试药比卖血赚钱快又多 |
作者:专题撰文…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7 8:32:2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如果第一次试药感觉无异常,接受试药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再次试药。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巢晓 朱元斌 职业卖血群体逐渐消亡后,不少像阿龚这样的人改行去做了试药人。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巢晓 朱元斌 试药时 胆战心惊 一针下去头晕想吐手脚发麻 扎完针,还不到两分钟,阿龚便开始觉得头很晕,“头皮、手脚都有点发麻,胃里翻腾着很难受,想吐却又吐不出来,浑身上下都感觉怪怪的,很不舒服”。阿龚指着残留在脖子上的针孔痕迹说,那一瞬间,心里涌上来的,除了后悔还是后悔,“很怕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 “过了10分钟左右,一名医生进来问我有什么反应。”阿龚说,医生记录完毕,让他闭上眼睛休息,说没什么事的。反应持续了一个钟头左右,期间吐了好几次,护士也进来抽了几回血。慢慢地,他觉得身体好些了,不舒服的感觉也渐渐消失。 阿龚说,那次试药只做了两天,每天在脖子上打一针,第二次打针时反应比第一次轻些。10月5日傍晚,他和其他9名试药人一起回到了广州。 试药后 随意挥霍 “赚的钱拿来抽烟买衣服了” 糊里糊涂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试药,阿龚拿到了阿超应允给他的1700元。他说,当时把那些钱紧紧揣在怀里,心里有点激动:“从未试过一下子赚那么多,那时感觉特爽。” 记者问他,赚来的钱都拿来做了什么?“抽烟,一天抽一包,买10块钱一包的那种,以前哪儿抽得起呀!还买了新衣服、裤子,请一些朋友吃饭喝酒。付钱时特别有成就感。” 阿龚说,一个月不到,那笔钱就花了大部分,只剩下300多元了。 ■声音 ——试药人阿龚 “试药来钱快又多,比卖血一次挣个一二百元强多了。” 那一瞬间(指的是试药后),心里涌上来的,除了后悔还是后悔,很怕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 像这种有点像“白老鼠”一样被人拿去做试验,别人知道了很没面子。” “做这个挺丢人的,不想让家人知道” 当被问及做这行家人是否知情时,阿龚神情严肃,“我不会让他们知道,做这个挺丢人的,他们也理解不了。像这种有点像‘白老鼠’一样被人拿去做试验,别人知道了很没面子。”阿龚说,当初从老家出来时想过要挣大钱,风风光光地回去,“灰头土脸地回家,别人会看不起。” 虽然背负隐瞒家人的压力,阿龚却坦言想做一名职业试药人。“阿超跟我说,做这个好赚钱,我自己试过后也觉得是这样,让他有活便通知我。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去试药,反正也没什么生命危险,最多也就是试药那几天难受点罢了,这点苦不算什么。大排档打杂事多辛苦,也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这个来钱快。” 职业卖血群体逐渐消亡后,不少像阿龚这样的人改行去做了试药人。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巢晓 朱元斌 医学院大学生 成试药人首选 药物试验多由制药企业与医院或医科院校合作完成。受试者要求身体健康,有较高文化水平,以便更精确感测药物作用。医学院的在校生因年轻健康,熟悉试药有关程序,加上某些医院本身就是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因此招募健康人群做药物试验时,医科大学生往往成为首选。 此外,一些绝症的病人抱者试试看的想法,在医生的建议下,也会比较容易接受新药试验。 拒试精神病和艾滋高危新药 姓名:张环(化名) 专业:中山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 目的:熟悉药物试验的观察流程 3天前刚结束试药的张环(化名),一点都不回避在记者面前谈起他的试药经历。张环就读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刚参加完学院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盐酸××刚口服液”药物人体一期试验。 张环说,两个月前他通过了试药前的全面体检,便与学校临床药理研究所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试药结束后拿到了2800元的营养费补贴。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试药的学生都是冲着补贴来的,但张环却告诉记者,他并不缺钱花,只因自己学药,想通过亲身试药来熟悉药物试验的观察流程。 试药前,张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说,自己总结出3条选择标准:一是看药物生产企业的实力;二是看进行试验的实验机构是否在业界具备一定权威;三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看是否对药物过敏。在确定符合这三条标准后,张环才放心参与试验。“当时,父母和周围的朋友听说我要试药,都极力反对。后来,我用这三条标准跟他们保证,试药安全性超过90%,他们才同意。” 张环在《知情同意书》上看到,服用盐酸××刚口服液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疲劳、失眠、便秘、精神错乱和腹泻等等”。然而,试药时张环并未出现明显不适,“药物进入身体会代谢,一般两天后体内残留量很少”,对新药物可能引起的远期影响,他并非没有顾虑,因为试验后期他两次尿检都没通过,但他认为这或许与运动量加大有关,并非药物使然。 张环说,自己绝对不会试治疗“精神病症”、“艾滋病”等具有高风险性的新药。“我试的‘盐酸××刚口服液’是用来治疗中度至重度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老年痴呆症),危险性比一般常规药物要高些。”他说,很多有药学专业知识背景、又试过药的同学都认为,多次临床药理试验可能积累潜在后遗症,影响未来身体健康,试验次数越少越好。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