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袁长津辨治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袁梦石 解…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2 9:00:1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袁长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40余年,是湖南省名中医,虽曾担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多年,但仍坚持潜心治学,博览群书,并利用周末双休日到湖南省中医医院坐诊临床,带教研究生。他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现仅择其运用痰瘀同治法辨治神经系统疑难病证的验案,介绍如下。

  线粒体脑肌病

  陈某,男,19岁。2008年8月30日初诊,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6月余。患者初发病时即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继而全身抽搐,意识不清,连续发作3日,每次发作10分钟~20分钟,经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先后经两家医院治疗3个月,仍未见好转。现每间隔10天左右发作1次,每次间歇发作持续3天。刻诊:患者双臂紧抱,身体蜷缩,急性痛苦面容,畏寒,体倦乏力,头晕,头痛,步态不稳,视野缺损,咯吐大量黄白色黏痰,食纳、二便尚可,舌质红暗,苔黄腻,脉弦微数。

  袁师认为:此属瘀痰壅塞脑络,气虚风扰元神所致,当从益气养血,涤痰化瘀,搜风通络论治,给予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味:黄芪30克,川芎白僵蚕当归桃仁地龙、羌活各10克,赤芍15克,白附子红花各6克,全蝎5克。服7剂后,头痛、头晕目眩明显减轻,精神大有好转,抽搐未发。效不更方,经二诊、三诊,均用初诊方随证略事加减治疗,两日1剂,前后共服30余剂。11月8日四诊:诉近两个多月来,抽搐、昏厥未再发作,精神状态与初诊时判若两人,但患者仍稍感手指僵硬,常有短暂不自主发笑,咯吐黏痰,夜寐易醒多梦,舌红,苔微白腻,脉小弦。仍在原方基础上加重涤痰、宁心安神之品,药用:黄芪50克,川芎桃仁地龙赤芍当归、法半夏白僵蚕各10克,炒枣仁30克,茯神、龙齿、夜交藤各20克,白附子8克,红花枳实全蝎、制南星各6克,蜈蚣1条。10剂,每日1剂。2009年2月7日五诊:患者独自来诊,自谓抽搐一直未再发作,现精神好,纳食、睡眠均佳,但仍感觉视野侧视受限,舌苔薄白,脉弦,继予四诊方去枣仁、龙齿、夜交藤、白附子枳实蜈蚣,加枸杞子、菊花、石决明、谷精草以加强滋肾、清肝、明目之功,并巩固疗效。

  本病与中医学“痫证”有相似之处,故袁师认为仍应从气虚痰瘀立法,方用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君,白僵蚕、白附子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涤痰熄风、活血化瘀为臣,地龙全蝎祛风通络为佐,羌活擅治“游风”,“病在表在上者宜之”,乃引经佐使之品,药仅数味,但配伍精当,故疗效显著。守方治疗两月余,诸症若失,精神状态与初诊时判若两人,考虑怪病痰瘀互结,恐难速去,故四诊加法半夏枳实、制南星、蜈蚣以增涤痰通络之力,炒枣仁、茯神、龙齿、夜交藤以达宁心安神之效;五诊更加枸杞子、菊花、石决明、谷精草以滋阴明目,扩大视野。方药丝丝入扣,故有桴鼓之效。

  脑胶质细胞瘤

  李某,男,51岁。因昏迷、抽搐而在当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4天,经西药降脑压、抗炎等常规治疗,未见好转,邀袁师会诊。刻诊:患者昏迷不醒,呕吐,抽搐,谵语,体瘦,舌苔白厚而腻,脉浮洪。经检查提示脑中隔线偏移,疑有“颅内肿瘤”,有癫痫发作史。袁师初诊为痰饮上逆,蒙蔽心神。急宜化痰利水,和胃降逆,解郁醒神。拟方:法半夏茯苓各15克,代赭石30克,旋覆花、郁金石菖蒲各10克,党参12克,钩藤20克,陈皮远志、炙甘草各6克,枳实8克,生姜3片,大枣3个。3剂,每日一剂。3日后复诊:呕吐止、神清,能坐起饮食,但右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头目眩晕,不能睁眼,舌质暗红,苔白润,脉弦滑。袁师认为其为气虚血瘀,瘀阻脑络、痰饮上蒙清阳、兼肝风上逆,治宜益气散瘀,祛痰化饮,佐以镇肝熄风。方药:黄芪60克,当归12克,丹参牛膝各15克,赤芍桃仁地龙白僵蚕、法半夏白术菊花各10克,川芎6克,代赭石、钩藤、泽泻各20克,蜈蚣1条。患者服完3剂中药,即能自行下床扶物缓行,并要求出院专由中医治疗。后一直服用上述二诊方加减化裁,先后服药60余剂,其后1年多来,仅短暂发作1次轻微癫痫,2年后自行前往省肿瘤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行手术,证实为“脑胶质细胞瘤”。

  本例乃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故袁师遣方用药重在治标,方用法半夏茯苓枳实陈皮化痰利水,代赭石、旋覆花和胃降逆,郁金石菖蒲远志、钩藤解郁醒神;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稍佐扶正益气之力,并调和诸药,药进3剂即见显效。此时袁师认为宜标本兼治,方用黄芪当归丹参赤芍桃仁川芎益气散瘀,地龙白僵蚕、法半夏白术泽泻祛痰化饮,代赭石、钩藤、蜈蚣镇肝熄风,菊花平肝明目,牛膝引药下行,故疗效得以巩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