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阮士怡治疗耳鸣经验
作者:程坤 张军…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站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8 17:34:0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多数中医学者支持耳鸣为肾虚证, 治以补肝肾为主, 亦有从肝、胆、脾、心、气血辨治耳鸣者[1,2,3,4]阮士怡教授治疗耳鸣不局限于肾虚, 既重视心、肝、肾三脏精血亏虚之本, 又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标实, 标本兼顾、多脏同调, 临床多获佳效, 现将阮老师治疗耳鸣的临证思路介绍如下。

1 耳鸣多重肾、肝、心

黄帝内经》曰:“肾开窍于耳, 耳为肾之外候, ……脱精者则耳聋”;《杂病源流犀烛》载:“耳鸣者, 聋之渐也, 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 其余诸般耳聋, 未有不先鸣者”[5], 均提示耳聋与肾虚关系密切。《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 ……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至目锐后;……络肝, 属胆, 循胁里……”。肝为刚脏, 体阴用阳, 肝肾之阴不足, 阴不制阳, 肝阳升发太过, 血随气逆, 亢扰于上, 故致耳鸣, 均说明了耳与肝胆的联系, 因此, 临床中不少医家从肾、肝胆论治耳聋、耳鸣疾患[6]

黄帝内经》曰:“心通窍于耳, 阳气上甚而跃, 故耳鸣也”;清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心血濡养耳窍, 心血健旺则耳聪目明, 若心虚血耗, 心阴亏虚或久病耗伤阴血, 阴血不足, 血不达耳窍, 耳脉不充, 神不内守, 则耳失静谧, 发为耳鸣。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如心肾两亏, 肝阳亢逆, 与内风上旋, 蒙而为耳鸣暴聋者, ……因症施治, 从虚从实, 直如庖丁之导空矣。”故而心火旺盛、心阴不足、心肾不交等均可致耳鸣, 可见心与耳鸣的发生关系密切。阮老师认为, 耳鸣的发生责之肾、肝、心三脏, 应首辨虚实。耳鸣以虚证者为多见, 虚证耳鸣多起病缓, 病史长, 多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2 辨证不忘痰、火、瘀

王节斋《明医杂著》曰:“耳鸣证……世人多作肾虚治, 不效, 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 郁于耳中而为鸣, 郁甚则壅闭矣。”提出耳鸣不可拘泥于肾虚, 阮老师临证多重视患者肝气不舒、肝胆火旺等因素对内科疾病的影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 耳鸣头眩”;《杂病源流犀烛》曰:“有怒气厥逆, 气壅于上而聋者”, 故而临证治疗耳鸣不忘肝胆疏泄失调之因。肝胆枢机不利, 引起气壅不通, 经气闭塞, 壅则窍闭神匿, 内外不通, 亦可致耳聋耳鸣, 治当以清肝泻火、行气活血为主。《医林改错》载:“耳孔内小管通脑, 管外有瘀血, 靠挤管闭, 故耳聋。”临证常配当归赤芍丹参川芎、路路通等养血活血通窍。

久病患者病程较长, 精神情绪多受影响, 睡眠饮食也受波及, 因而亦可见肝郁脾虚之证, 加之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故又多夹瘀、夹郁、夹痰、夹湿。故虚证耳鸣虽以虚为主, 但又兼夹实邪, 虚实夹杂, 多脏同患致病。

3 滋补心肝肾之阴以治本, 清热化痰逐瘀以治标

《古今医统大全》云:“凡用清痰降火之药, 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 方得治法之要, ……有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 亦不能开其塞;有急补气虚则火愈上, 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 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 细细平治, 自然痊愈。”盖耳为清空之窍, 清阳交会流行之所, 如有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 或受风热火郁之邪侵袭, 或痰热、瘀血阻滞, 则皆可致耳鸣失聪。阮老师治耳鸣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 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 标本兼顾、多脏同调, 使清静灵明之气上走清空之窍则耳鸣除矣。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