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罗仁诊治肾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
作者:姬彦兆 项…  文章来源:新中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3 17:44:4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2.4肾性血尿与罗氏肾病Ⅱ号方

肾性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 是指肾小球疾病, 尤其是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血尿, 排除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肿瘤及泌尿系结构畸形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尿, 其诊断有赖于尿位相差显微镜检和肾穿刺病理学。本病属中医学血证、尿血、溲血等范畴, 罗教授认为血尿多由肾阴不足, 虚火妄动, 邪热乱扰, 伤及脉络而致, 其中以阴虚内热最常见, 病位在肾与膀胱, 通过补肾、疏肝、健脾、化瘀四法可标本兼治[7], 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了治疗肾性血尿专方肾病Ⅱ号方, 全方由熟地黄、山药、煅牡蛎山萸肉、白茅根、大小蓟、炙甘草组成, 全方清热凉血、滋肾填精, 治疗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各类肾病。现代医学还发现肾病Ⅱ号方通过抗氧化作用及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治疗Ig A肾病。

2.5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肾病Ⅲ号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综合征, 属于中医学的水肿、关格、肾劳、癃闭、溺毒等范畴。罗教授认为本病患者肾脏疾病日久, 脾肾不足, 阴阳俱虚, 而以气阴为甚, 肾脏气化不利, 气机失常, 使水湿、瘀血、浊毒内蕴, 致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丛生。患者脾气亏虚, 气化不利, 不能转输运化水液湿浊, 肾失开阖, 不能够藏精泄浊, 使水湿积聚于体内, 清者不升而泄漏, 浊者不降而内聚, 清浊相干, 久则酿为浊毒、瘀血, 这些病理产物交相影响, 耗气伤阴, 加重气阴亏虚, 恶性循环。本病脾肾两虚是本, 浊毒内闭为标, 互为标本, 贯穿整个病变过程, 而外邪及劳倦促进了病程的进展。

在辨治原则上, 罗教授认为, 医生要关注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治疗疾病本身的过程中, 提供一套综合完整的治疗方案,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罗教授在治疗时给患者开以运动、饮食、心理指导及药物为整体的综合处方, 在诊治过程中提倡因人因时因地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罗教授提出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当以益气养阴、理气泄浊、固肾利水、标本同治为法。基于以上理论和多年临床实践, 罗仁教授研制出肾病Ⅲ号方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专病经验方, 既适用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到尿毒症前期, 又适用于尿毒症透析后的生存质量下降问题[10], 全方由《伤寒论》牡蛎泽泻汤化裁而成, 由海藻、黄芪、丹参、熟地黄、煅牡蛎鱼腥草、荆芥穗组成。方中海藻清热消痰, 利水退肿, 重用为君;黄芪健脾补中, 益卫固表, 熟地黄补血滋阴, 一则肾强脾健则水湿得化, 二则气行则水行, 水肿得治, 二药为臣;牡蛎敛阴固涩, 使蛋白等精微物质不致流失;丹参活血凉血以祛瘀, 鱼腥草清热解毒而通淋, 二者合用, 去体内之湿热瘀毒;荆芥穗祛风解表, 合黄芪共同增强益卫固表之功, 合鱼腥草以加强解毒去浊之力, 均为佐药。全方组方严谨, 用药精良, 收效颇奇, 已获专利授权。

2.6 尿路结石与罗氏排石汤

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的统称, 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尿液中能溶解的成分析出、沉淀, 潴留于肾脏等泌尿道内而引起的疾病, 属中医砂淋、石淋、血淋等范畴。

罗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湿热蕴结下焦, 煎熬尿液日久, 尿中杂质化为砂石, 停留肾络而成, 而砂石滞于肾络, 必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瘀滞, 不通则痛。若病程日久则耗气伤阴, 进而耗伤肾中阳气, 使得病程迁延难愈。在治疗上罗教授提出了“排石必理气, 气行石易动;排石必活血, 瘀取石易排;排石必通淋, 水利石易下”的观点, 主张石下而肾补、消补兼施的治疗模式。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了治疗尿路结石专病方罗氏排石汤, 全方由黄芪生地黄、乌药、牛膝金钱草、海金沙、滑石粉、冬葵子、车前子、槟榔、炙甘草组成,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行气活血、益气养阴, 用于小于1 cm的结石, 也可用于体外震波碎石术后排石, 是罗教授的经验方。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