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分布于云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山茱萸。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山茱萸,主要介绍“山茱萸,果实种子类”">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图解本草 >> 果实种子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山茱萸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山茱萸,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分布于云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概述】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其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叶柄细圆柱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卵形,厚纸质至革质,总花梗粗壮,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地】山茱萸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省,现日本也有分布。 [13] 山茱萸是阳性树种,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低温,生长良好,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宜栽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中。 [14] 山茱萸一般采用播种、扦插、嫁接法繁殖。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

    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主治】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相关配伍】

    1、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2、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3、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蜜炙)三钱。水煎服。(《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用法用量】

    6-12g。

    【采集加工】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炮制方法】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形如山茱萸,表面紫黑色或黑色,质滋润柔软。微有酒香气。

    【生理特性】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产于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生于海拔400-1500m,稀达2100m的林缘或林中。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 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相关论述】

    1、《医学入门》:“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和,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
    2、《本草经疏》:“山茱萸治心下邪气寒热,肠胃风邪、寒热头风、风去气来、鼻塞、面疱者,皆肝肾二经所主,二经虚热,故见前证。此药温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敛虚热,风邪消散,则心下肠胃寒热自除,头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疱悉愈也。逐寒湿痹者,借其辛温散结,行而能补也。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而阴强也。精益则五脏自安,九窍自利。又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耳为肾之外窍,肾虚则耳聋;肝开窍于目,肝虚则邪热客之而目黄;二经受寒邪,则为疝瘕,二脏得补,则诸证无不瘳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