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李咏梅运用膏方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举隅 |
作者:吴孙思 李…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2-18 0:00:1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李咏梅教授,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 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临床擅长运用脏腑辨证论治脂溢性脱发、白癜风、黄褐斑、痤疮、湿疹、银屑病等。主编《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马绍尧》等专著,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目前已发表“活血补肾合剂治疗脱发317例疗效观察”等30余篇论文。 膏方, 又名膏滋药, 是一种根据患者体质差异, 临证遣方用药, 经浓煎及掺入辅料后制成的稠厚或胶冻状剂型。中医以“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为治病养生的基本思想, 膏方亦以此为防治疾病的主要原则, 故膏方以平衡阴阳为要, 同时调和气血, 使脏腑相合, 纠正机体偏性[1]。其具有服用携带方便、药效持久稳定、口感佳等特点而被广大患者接受。李咏梅教授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 运用膏方治疗脂溢性脱发、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白癜风、黄褐斑、瘙痒症[2]以及须发早白、面色晦暗、容颜早衰等诸多皮肤疾病, 根据个体量体裁衣, 辨证施治, 获得理想疗效。笔者有幸伺诊, 获益良多, 现介绍李咏梅教授运用膏方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 脂溢性脱发 (Seborrheic alopecia, SA) , 又名雄激素性脱发, 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 占脱发总人数的84.8%[3], 以发量进行性减少, 头皮油腻、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 女性症状相对较轻[4]。西医认为与遗传、年龄和雄激素代谢等相关[5]。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蛀发癣”、“发蛀脱发”范畴,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与气血亏虚、血热、血燥、肺热、风燥、血瘀等相关。主要将本病分为血热风燥证、湿热熏蒸证、瘀阻毛窍证、肝肾不足型等。 李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 以脏腑学说为指导, 认为本病总由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失衡, 气血生化无序, 发失濡养所致, 主要与肝、脾、肾相关, 其中尤与肾关系最为密切。《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 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7岁, 肾气盛, 齿更, 发长”“四七, 筋骨坚, 发长极”, “五七, 阴阳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男子“八岁, 肾气实, 发长”, “五八, 肾气衰, 发堕”, “六八, 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八八则齿发去”。《素问·五脏生成论》:“发为肾精之外候, 精血充足则发浓密而光泽”。故头发的始堕、发量的多少、发质的枯泽皆与肾精是否充沛密切相关。此外, “发为血之余”,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与肾先天之本相互资助;肝藏血, 与肾精血同源, 故脾、肝与肾关系密切, 亦与脂溢性脱发发病相关。临床主要见于气血两虚、脾虚湿热、肝肾亏虚等证。 2 辨证论治 2.1 气血两虚证 症见头发干枯, 稀疏易落, 伴头皮瘙痒、鳞屑或油腻性鳞屑, 神疲乏力, 面色欠华, 舌淡或黯, 苔薄白或黄, 脉细。本证多见于大病、失血、术后或女子产后, 由脾失健运, 气血生化乏源, 发失濡养所致。治以健脾助运、益气养血生发为主。方选参苓白术散、八珍汤加减, 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芪、莲子、陈皮、木香、佛手、桔梗等。李老师指出本证之气血两虚主责脾虚失运, 气血生化乏源所致, 另脾为后天之本, 主司水谷, 肾为先天之本, 主司精血, “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 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故方药中亦多加入首乌藤、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牛膝、生侧柏叶等补肾填精, 与脾相互资助, 从而达到益气养血、生发止脱之效。若血虚生风化燥, 症见头屑较多、头皮瘙痒者, 加桑叶、白蒺藜、荆芥、防风等清热祛风, 加白芍、麦冬、生地、玄参、石斛等配合四物汤养血润燥;伴月经量少者, 加当归、泽兰、益母草;伴心悸、失眠者, 加柏子仁、酸枣仁、龙眼肉、合欢皮;同时, 可加入大枣、玫瑰花等益气养血、养颜润肤。 2.2 脾虚湿热证 此证患者多恣食肥甘厚味, 嗜酒辛辣, 症见发干细软, 稀疏易落, 头皮油腻状如涂油, 甚则数根毛发黏连, 伴瘙痒、脱屑, 食少, 腹胀, 便溏不爽, 头身困重, 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 舌红, 苔薄黄腻或黄腻, 脉滑数。本证多由脾虚失运, 水湿内停化热, 上蒸侵蚀毛根而致。李老师指出上海人喜食浓油赤酱, 易伤脾胃, 脾虚失运, 湿浊内生, 湿为阴邪, 易阻遏气机, 气有余便是火, 且现代人交际应酬较多, 多食烟酒辛辣炙煿, 湿热内蕴, 加之社会压力大, 所求不遂, 郁怒气结易化火, 故临床脾虚、湿热兼见, 虚实夹杂。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生发, 方选祛湿健发汤加减, 药选猪茯苓、白术、粉萆薢、车前草、泽泻、生熟地、川芎、白鲜皮、桑椹。若肝胆湿热明显者, 加龙胆草、生栀子、黄芩;若肠胃湿热明显者, 加茵陈、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苍术;伴头皮油腻者, 加荷叶、生山楂、赤茯苓;伴瘙痒甚者, 加侧柏叶、苦参、白鲜皮;此外, 李老师此证多选二至丸补肝肾养精血, 滋而不腻, 与脾相互资助, 又防除湿伤阴之弊。 2.3 肝肾亏虚证 症见头顶、前额发际头发稀疏脱落, 脱发处头皮光亮, 病程较长, 伴头晕眼花耳鸣, 夜寐欠安,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男子遗精, 女子经少, 临床亦有兼见须发早白, 面部黄褐斑者, 舌质淡红, 苔薄或少, 脉细或沉细。本证多有病久劳伤肝肾, 肝肾精血不足, 不能荣养毛发而致。李老师指出肝肾精血同源, 肝肾亏虚之证, 临床多为肝肾阴血不足、血燥精伤。故治以补益肝肾, 滋阴养血生发。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物有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女贞子、墨旱莲、牛膝、杜仲、枸杞子、仙鹤草、生甘草。若兼见血瘀者, 此多因日夜操劳, 心理压力大, 郁闷气结, 肝气疏泄不畅, 日久气滞血瘀, 可加川楝子、桃仁、红花、川芎;伴形寒肢冷者, 加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黄精;伴阴虚盗汗者, 加丹皮、地骨皮、青蒿、鳖甲、浮小麦、糯稻根;伴失眠多梦者, 加柏子仁、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远志、珍珠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狗脊、骨碎补;同时, 可加入药食两用之核桃肉、黑芝麻补肾健脑乌发。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