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王万春教授从湿、瘀论治男科病经验 |
作者:邱雪辉 严… 文章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6-21 8:28:4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2 健脾祛湿、补肾活血法治疗阳痿 徐某,男,37岁,2021年7月6日初诊。诉近半年来每临房事,阴茎常举而不坚,自行到药店购买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服用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即复发,为治病求本,今至王教授门诊处就诊。刻下症见:同房勃起困难,不能顺利完成房事,纳食减少,脘腹饱闷,身体倦怠,面色微黄,大便黏腻,小便正常,夜寐安。舌质暗有瘀斑,脉沉弦。有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尚可。中医诊断:阳痿,辨证为脾虚湿困,肾虚瘀阻。治法:健脾祛湿,补肾活血。方拟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茯苓15 g,黄芪20 g,粉萆薢10 g,党参12 g,菟丝子15 g,白术12 g,杜仲10 g,山茱萸12 g,续断10 g,赤芍12 g,红花6 g,当归10 g,桃仁6 g,甘草6 g。共10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21年7月16日。诉同房已能正常勃起,硬度可,但时间稍欠,守上方加金樱子、芡实各10 g。继服10剂,同时嘱患者加强腰部肌肉锻炼,用稀释的辣椒水外浸龟头后清洗干净,以降低其敏感度。 三诊:2021年7月26日。诉诸症得到明显改善,已能顺利完成房事,守上方,再进10剂,巩固疗效。 后停药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患者对疗效表示满意。 按:对于阳痿一病,王教授认为患者常因此疾影响生活质量,而情志不畅、饮食不调,继而损伤脾肾,以致脾虚湿困,肾虚瘀阻,宗筋失养则痿软不用。本案属脾虚湿困、肾虚瘀阻证。治法健脾祛湿,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健脾以增强其运化功能,运化功能加强则水湿得以自消 2.3 清利湿热、行瘀散结法治疗癃闭吴某,男,58岁,2021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诉2年前开始出现夜尿次数增多、尿急、尿线细长等症,近2个月劳累后症状更加明显,每日夜尿5~6次,小便黄赤,伴小腹部坠胀不适和尿道口灼热感,腰膝酸软,舌质暗,苔黄腻,脉涩。直肠指诊显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表面中央沟消失,柔软无结节。B超显示:前列腺体积5.0 cm×4.6 cm×3.8 cm。前列腺特异抗原在正常范围。中医诊断:癃闭,辨证为膀胱湿热,浊瘀阻塞。治法:清利湿热,行瘀散结。方拟桂枝茯苓丸加减:泽兰12 g,虎杖12 g,牡丹皮12 g,桂枝10 g,桃仁8 g,粉萆薢10 g,茯苓15 g,菟丝子15 g,鹿衔草15 g,黄精10 g,赤芍10 g,牛膝10 g,甘草6 g。共10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2021年9月4日。患者诸症好转,已无尿频、尿急、小腹坠胀、腰膝酸软等。 按:此案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相当于西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依中医学癃闭理论,本病缘于多种因素致湿热之邪下移膀胱,影响膀胱之气化而尿道不畅发病;病久则肾气虚衰,不能运行气血,气血不畅,阴血凝聚于前列腺而加剧腺体增生 2.4 滋阴除湿、凉血活血法治疗遗精蒋某,男,32岁,2021年8月11日初诊。诉近3个月遗精时作,每周2~3次,患者腰酸耳鸣,形体消瘦,夜寐欠安、易惊醒盗汗,咽干,小便黄赤,热涩不畅,有时可见血精,面色灰滞,舌质紫暗,舌苔少腻。既往有手淫史十余年。中医诊断:遗精,辨证为阴虚湿恋,瘀热互结。治法:滋阴除湿,凉血活血。方拟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 g,山药15 g,丹参10 g,知母15 g,山茱萸10 g,茯苓15 g,泽泻10 g,黄柏10 g,金樱子20 g,芡实20 g,白术15 g,牡丹皮10 g,当归12 g,覆盆子15 g,首乌藤12 g,炙甘草6 g。共10剂,分3次温服,第3次为晚上临睡前温服。 后续守上方加减治疗约1个月,患者腰酸耳鸣、易惊醒盗汗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遗精频率明显减少,1周偶有1次。嘱患者停药后放松心情,戒除手淫,忌着紧裤。 随访2个月,患者诉停药后每月遗精1~2次,已无耳鸣腰酸、易醒盗汗、小便黄赤等症,精神状态良好。 按:遗精的中医病机相对简单,即肾失封藏、精关不固,但病因多虚实夹杂,较为复杂。目前,西医对于遗精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情绪焦虑等症状使用镇静剂来降低患者的精神压力,而对于遗精本身的控制疗效并不明显 3 结语从湿、瘀论治男科病在脏腑经络学说、八纲辨证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独特的理论优势,临床亦得到广泛的应用并疗效显著。王教授根据湿、瘀病邪的致病特点合并脾虚、肾虚、阴虚等其他男科致病因素对患者进行准确辨证,灵活用药。从湿、瘀论治虽只是男科病治法之一,但男科病虚以肾虚为主,实以湿热、瘀血最为常见,故治本主补肾,祛邪重祛湿化瘀。在总结从湿、瘀论治男科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男科病的研究手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阐明其发病机制,同时促进中医药对男科病的临床疗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