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续命汤的临床治疗应用与体会 |
作者:王晓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7-27 13:43:4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05医案五 急性脑梗死 崔xx,男,84岁,海南万宁某医院(笔者执业点之一)就诊患者。首诊2020年10月11日下午3点半(周日)。因3小时前突发头晕、左侧肢体乏力、视物模糊、黑朦而收住院。既往有脑梗塞病史3年、糖尿病史17年。近10年来总感疲乏无力、头晕欲睡。入院后家属请我去中医会诊。 刻症:头晕眼朦,视物不清,左侧肢体软弱无力,扶行入院,反应迟顿,言语少,发热,怕风微恶寒,口不干饮少,眠欠佳,无恶心呕吐,大便1~2日一行。伸舌时舌体向左侧歪斜、舌淡微暗红、边有齿痕,苔腻微黄,脉细沉。 查体:T38.5℃,R21次/分,P90次/分,BP:110/78mmHg,神志迟顿,精神欠佳,形瘦,体重50kg、身高170cm,左下肢肌力Ⅴ-,肌张力无抗进。急查血,随机血糖13.5mmoI/L,颅脑CT提示:双侧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排出脑出血。 入院诊断:急性脑梗塞、糖尿病。当时在病床前会诊时,患者卧床,西医尚未治疗。 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因患者发热38. 2℃,重用生石膏70g。 麻黄6g,桂枝20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10g,生石膏70g,党参30g,当归15g,川芎15g,制附片6g,细辛3g。3剂,冷水浸泡40分钟,煎开1小时,以附片煮熟煮透不麻嘴为度,取汤液600mI,不断频服。 二诊:10月13日晚微信和电话询诊,家属代述:11日下午抓药急煎后,予患者不断频服,当天晚上即退热,体温36. 2℃,BP120/85mmHg,第3日无明显头晕眼朦,左侧肢体疲软无力明显改善,已正常起床活动,睡眠食欲都不错,大便前2日未解,今日排便1次。 处方:守原方生石膏减为60g,麻黄加至9g,制附片加至9g,细辛加至5g,3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0月18日,患者头晕疲乏轻微,视力和行走恢复到发病前,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饮食睡眠正常,无口干苦,不欲饮。舌体仍向左侧歪斜、舌淡微暗红、边有齿痕,苔腻微黄,脉细沉。 处方:守原方生石膏减为30g,麻黄加至12g,制附片加至12g,桂枝加至30g,党参加至50g,并加砂仁10g,肉桂10g,独活15g,6剂。煎服法同前。 10月21日晚微信寻访,家属告知父亲无头晕视物不清了,行走有力,全家人都为父亲恢复良好而兴高采烈!后续继续服药治疗中。 在五个验案中,海南候炎热、腠理开泄多汗,比起北方寒冷地区,麻黄、附片的用量均不大,桂枝重用,这是地域之故,北方麻黄、附片的用量应该要大一些。 续命汤系列方也不是不能加减的,按药证加减是可行的。古今录验续命、大、小续命及其它续命系列方,按方中具体药证来解读,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识方用药,方证相应治疗而收到临床疗效。 续命汤系列方治风疗效真实不虚!尽早使用效更佳!只可惜宋以后治风偏离了仲景之道,误使今人治中风不会使用续命系列方!可叹!千古良方在中医的“主流”教学、临床治疗中竞然不见其踪影,误使今人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理所当然的”,治疗基本是靠后续康复! 君不见有多少中风及其后遗症仅靠康复而愈?秦汉以来至宋,华佗、仲景、陈延之、甄立言、孙真人、王焘,谁言续命汤是虚方?续命汤乃真方也!近代黄竹斋老先生,续命汤为其治中风之常道,屡用屡效!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是学好用好续命汤系列方的基础,做到方证相应是我们用好经方的保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欠妥之处,仅此抛砖引玉,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文末彩蛋 诊断:右侧内囊出血。左侧肢体功能偏瘫、无力行走,左肢体麻木,痛触觉基本消失。 入院后第四天先予三黄泻心汤加古今录验续命汤7剂,一周后改为古今录验续命汤加麻黄附子汤,后续改为小续命汤治疗,前后共服中药50剂。 恢复良好,能行走,左侧肢体麻木消失,痛触觉恢复正常,出院带药10剂巩固治疗中。嘱服完中药后继续复诊中药治疗。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