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黄瑾明教授运用壮医药治疗慢性瘾疹经验 |
作者:林辰 文章来源:广西中医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9-7 10:46:5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1 临床资料 57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23例, 女34例;年龄最大67岁, 最小2岁, 平均27.3岁;病程最长21年, 最短半年。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壮医药线点灸取穴分体穴和耳穴, 体穴取四缝、曲池、关元、大椎、 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中脘、气海等;耳穴取耳尖、相应部位、肝、脾、肾、内分泌、神门、大肠等。体穴点灸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2]一书介绍的方法进行。每天点灸1~2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风团消退, 临床体征消失, 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症无明显改善者, 或消退不足30%。 3.2 治疗结果: 治愈48例, 好转9例, 有效率100%。疗程最短6天, 最长28天, 平均11天。 4 典型病例 郑某, 女, 26岁, 1998年11月20日初诊。全身起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17年。风团瘙痒时作时止, 每遇天气变化时发作频繁, 劳累或感冒时也有发作。以躯干、四肢为甚, 伴神疲乏力, 纳呆, 夜寐不佳, 梦多, 常自汗出。曾多方医治诊为慢性荨麻疹, 并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效果不明显。诊见:形体消瘦, 面色苍白, 唇甲不华, 四肢及胸腹部有多处大小不等的风团, 色淡红, 边界清楚, 局部有抓痕及血痂, 皮肤划痕征阳性。舌淡红, 少苔, 脉细。中医诊为瘾疹, 证属气阴两虚, 治以壮医药线点灸, 取穴:体穴取四缝、曲池、关元、大椎、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 耳穴取耳尖、相应部位、肝、脾、肺、肾、内分泌、神门、大肠等。每日施灸1次。配合使用中药健脾益气、养阴祛风, 投予四君子汤加味: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山茱萸15g、山药15g、黄芪15g、防风10g、皂角刺10g、僵蚕10g、丹皮12g、苡仁15g, 3剂, 水煎服, 日1剂。 治疗3天后, 患者风团渐退, 睡眠转安, 瘙痒明显减轻。继上方法用药线点灸及中药内服治疗5天, 患者诸症消失而告愈。嘱继上治疗10天, 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讨 论 瘾疹, 即现代医学的荨麻疹, 病名出自《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皮疹经过3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称之慢性瘾疹。其病因复杂, 病机变化多端。黄教授认为, 慢性瘾疹多为禀赋不足、气血虚弱, 复为风邪入中、卫气失固, 致风气往来于腠理故发为风团瘙痒。前者是发病基础, 为本;后者是致病条件, 为标。标为主时, 则发病快, 来势急骤;本虚突出时, 则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传统的壮医理论认为:“疾患并非无中生, 乃系气血不均衡”, 认为瘾疹亦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现代医学认为, 瘾疹 (荨麻疹) 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 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 西医治疗以抗过敏为主。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 就是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 通过经络传导, 调整气血归于平衡, 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 壮医药线点灸可以提高脾虚证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可以提高实验性脾虚证大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可以增加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的脾脏脏器指数, 改善其肝、脾、胃、肠等病理组织结构[4]。这表明, 壮医药线点灸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力, 故对瘾疹的治疗有良效。 对于顽固性慢性瘾疹, 黄教授常配合用中药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或玉屏风散等加减治疗, 以增强药线点灸的效果。为减少复发, 以达痊愈, 临床治愈后应继续巩固点灸及服药一段时间, 治疗及恢复期间均应注意饮食禁忌, 忌食鱼、虾、牛肉、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诱发因素, 以期早日康复。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