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七 虎七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 【主治】:本方适用于胃癌,证属中气不足,胃失和降者,症见胃脘疼痛,少气乏力,呕吐痰涎,黑便等症。 【方药】:虎七散:壁虎70条焙干研面,三七粉50g,二者拌匀。旋复代赭汤加减:党参15g,旋复花10g(包煎),半夏10g,炙甘草10g,代赭石30g(先煎),黄芪30g,煅瓦楞子30g,丹参30g,焦山楂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慈姑30g,姜汁、韭菜汁各一匙。 【加减】:注意消食导滞,选加牡蛎、楂曲、谷麦芽、鸡内金、仙鹤草、瓦楞子、青陈皮、神曲、枳壳等;软坚散结可加牡蛎、海藻、莪术、三棱、鳖甲、石见穿、徐长卿等;清热解毒加蜀阳泉、七叶一枝花、铁树叶等;化瘀止痛加当归、赤芍、延胡索香附、郁金等;痰湿者加南星、青礞石、薏苡仁、藿香、佩兰、车前子、荷梗等。 【用法】:虎七散空腹每次服3~4g,每日2次,黄酒或开水送下。汤剂每日1剂,冷水先泡1小时,水开煎半小时后即可服用。 【病案】:海某,54岁,1984年11月初诊,患者胃脘隐痛,纳食呆滞,泛清水,大便色黑数年之久,伴有下肢乏力,疲倦,服附子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及西药,均无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因体质虚弱,暂缓手术,患者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来诊时,面色晄白,时有呕吐、呻吟,苔白厚,脉细小,近来汤水不进,呃声频频,吐白黏条痰,便坚色黑。治以降逆和胃,佐以补气、解毒、化瘀。予虎七粉每次4g,每日2次冲服,配服上方12剂后,饮食已进,精神大振而呻吟声已除,面稍红,苔白厚已消退,脉起有力,因患者不愿手术要求继续口服中药,予以上汤药方去半夏加仙鹤草30g,50剂,后按上方略加减出入服药300余剂。虎七粉2000g左右,去医院行第二次胃镜检查,病灶消失。 【编按】:本方乃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李修伍临床辨证治疗食管癌、胃癌的经验方,李修伍认为中医治癌,贵乎辨证论治,不可妄用清热解毒,破坚攻伐之品,临证可见,可概括为正虚、血瘀、毒聚三类,多为正虚邪实之证,要紧抓住扶正调理为主、化瘀抗癌为辅的治疗大法,故立旋复代赭汤进退,组成基本方以扶正祛邪、降逆化痰、化瘀散结解毒,焦山楂,煅瓦楞子消食导滞,山慈姑软坚散结,丹参散瘀止痛,白花蛇舌草抗肿瘤。虎七散功在解毒抗癌。[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39~242]
方八 化毒片,化坚液及汤药 【主治】:本方适用于胃癌,证属寒热瘀滞毒结者,症见面色苍白,身体消瘦,胃脘部及腰背部胀痛,大便通而不畅,脉沉弦,10指甲印大而融合,舌、腮印(十),左耳壳结节(十),胃脘及脐左痛(十),胸、背各有小白点4~5个。 【方药】:汤药处方:黄药子30g,川断15g,沙苑子15g,莪术15g,桃仁15g,海藻15g,乌贼骨10~15g,蛤粉10g,党参10~15g,黄芪20~30g,二丑30g,槟榔30g,川军10g,元明粉10g(冲),陈皮10g,半夏15g,大枣5个,生姜5片。 化毒片:主要成分为轻粉、雄黄、元明粉、毛慈姑、蜂房。 化坚液:主要成分为核桃树枝。 【加减】:证属寒者,加干姜15~30g,肉桂15~30g,附子15~30g,乌药10~15g;中阳虚甚,加良姜、荜芨、佛手;酸多者,加吴茱萸6~10g,黄连3~6g,乌贼骨10~15g,紫蔻10~15g,莱菔子15~30g;口腔糜烂不愈,加干姜10~30g,川连10~15g;证属热者,加焦山栀10~15g,蒲公英15~30g或生石膏30~60g,知母15~30g,山药15g。 【用法】:汤药,水煎分2次服;化毒片,每日5~8片,早晨空腹服;化坚液,每日100ml,口服。 【病案】:马某,男,39岁,自1970年开始常上腹部疼痛,并牵及腰背部,多于饭前及夜间发作,天冷更甚,2月后疼痛加剧,食欲下降,日渐消瘦,恶心,泛酸,行手术切除胃大部,病理诊断为“胃腺癌Ⅱ级”,术后放、化疗,1971年6月胃癌复发,再行化疗,病情稍有缓解,1971年11月5日来诊,查体见面色苍白,身体消瘦,胃脘部及腰背部胀痛,大便通而不畅,脉沉弦,10指甲印大而融合,舌、腮印(十),左耳壳结节(十),胃脘及脐左痛( ),胸、背各有小白点4~5个。证属寒热瘀滞毒结,治以滋阴祛寒,破瘀祛毒攻下。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5~8片,早晨空腹服;化坚液,每日100ml,口服;汤药处方:陈皮9g,半夏6g,莪术15g,三棱15g,海藻30g,生牡蛎15g,水蛭9g,乌贼骨15g,乌药9g,花粉15g,麦冬15g,肉桂15g,干姜15g,枳壳15g,皂角6g,川军15g,槟榔30g,元明粉15g,二丑30g。服药后从大便中排出很多烂肉状物,服至1973年一切不适症消失,1981年随访仍健在。 【编按】:孙秉严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治癌专家,著有《癌症的治疗与预防》《癌症秘方》《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等书籍和多篇论文,孙秉严自创“印法辨证”,即“三印、两触、一点”。“三印”属望诊的范围,包括望舌齿印、腮齿印、指(趾)甲印,用以辨体之寒热虚实;“两触”属于触诊的范围,包括触按胃﹑脐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体内瘀滞有无;“一点”查全身皮肤小白点,测知毒结的有无。通过辨指(趾)甲上的印(即月痕)的大小、多少,舌腮上的齿印和耳壳上硬结、胃脐部压痛点的有无,确定癌毒和抗癌力之比、证之寒热、淤滞之久暂等。孙秉严主张应用攻下法治疗肿瘤病人,他认为肿瘤病人体内有癌毒存在,有瘀血、毒火﹑痰湿、食积停滞,肿瘤的发生是因病致弱,这就决定了肿瘤的治疗要始终立足于祛邪,攻下法用于肿瘤临床,有破瘀、驱毒、攻积之功,是使邪气从大便而出的方法,瘀血与痰饮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肝疏泄功能失常,而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入肝经的最多,如水蛭。邪去正气才得以自复。此病例中,化毒片及化坚液乃孙秉严自制的抗癌成药,临床上化毒片常应用于肺癌、胃癌、骨肉瘤、直肠癌、宫颈癌、腹壁肿瘤等;化坚液则应用于各类腺癌和鳞癌。该中药汤剂方乃孙秉严应用攻下法治疗胃癌的经验方。莪术、三棱、水蛭活血,配伍理气药枳壳、海藻、牡蛎、乌贼骨软坚散结,消痰核积聚,二丑、槟榔、元明粉、川军攻下逐邪,陈皮,半夏理气和胃,肉桂、干姜用于寒证。寒证需要用温药,张景岳对温药的使用很有独到之处,他在《景岳全书》中说:“凡用热之法,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痛者宜之;吴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蔻可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胡椒温胃和中……制附子性行,加酒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至若半夏、南星、细辛、乌药、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属,皆性温之,当辨者。”孙秉严认为干姜、附子、肉桂回阳,视为必用,大寒用30g,轻寒用15g;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乌药温运阳气,能加强胃肠道吸收消化功能。若上焦有热,口鼻咽干燥者,加用花粉、麦冬。[孙秉严,孙丽瀛.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114~1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