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医大师李济仁医案三则
作者:李智发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3 15:46:1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治胃疾喜用散剂

  胡某,男,时年56岁。1983年12月6日就诊。

  患者胃脘疼痛已8年余,发作时上腹胀痛,空腹尤甚,喜温喜按,嗳气吞酸,困倦乏力,四肢欠温,大便色黑,舌质淡,苔白,脉濡细。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钡餐透视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李济仁以黄芪建中汤改散(白芍18g,黄芪24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5枚,怡糖30g)。另服乌贝及甘散。二者交替服用。

  2日后大便由黑转黄。隐血试验阴性。继用2月余,再次钡透检查,原溃疡病灶已不明显,临床诸证基本消失。

  按:治疗胃部疾患时,对炎症、溃疡李济仁喜用散剂。他认为这些病变病灶均在胃内壁,散剂在胃内时间长,且可粘附于病灶,渐渍而散解。可发挥局灶性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故病自愈。

  肝病服药宜在睡前

  陈某,男,时年37岁。1982年4月6日就诊。患病毒性肝炎已4个月,肝功能不正常,自觉神疲肢软,乏力纳差,食后腹胀不适,矢气频多,胁肋胀痛,肝肋下一横指,质中,触痛,大 便初软后溏。舌质淡,苔白,脉弦。

  李济仁以紫丹参30g,广郁金10g,败酱草20g,淮山药20g,焦白术10g,炒积壳10g,杭白芍9g,炒柴胡6g,粉甘草6g为基本方,随症加减。

  嘱药后卧床休息2小时以上。共服药20剂, 肝功能恢复正常,诸证尽失。

  按:李济仁认为服药应结合人体之动态和药物作用之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功效。治疗肝脏病变,常嘱其睡前服药或药后即卧,宜静忌动。此意本于《黄帝内经》“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之论。他认为读古人书应细心玩味。

  谨守病机而治

  于某,男,时年18岁。1985年7月3日初诊。

  患者4个月来两下肢逐感软弱无力,不能行走1个月,面色苍晦,形体消瘦,两腿肌肉萎缩,时感麻木疼痛,步履蹒跚,姿似鸭步,足跟疼痛,耳鸣,食欲不振,夜尿增多,大便正常,脉沉濡,舌淡苔薄。

  李济仁以右归丸化裁治之。处方熟地15g,山萸肉15g,甘枸杞15g,补骨脂15g,桑寄生15g,淮牛膝15g,当归15g,千年健15g,宣木瓜15g,鸡血藤15g,活血藤15g,杜仲10g,桂枝10g。5剂煎服。

  药后患者感觉好转,肌力似增,脉舌同前。前方去活血藤,加菟丝子10g,制附子10g(先煎),焦白术10g,太子参15g。5剂后能短时走动,鸭行步态已不明显,脉象有力,再进10剂,行走渐趋平稳。

  按:本例患者属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根据“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之论,以补肾为法。方以右归丸方化裁,以补肝肾,填精补血,强筋续骨,舒筋活络,佐健脾益气,以获全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