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臧堃堂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阴虚湿热证经验 | ||||
作者:郭建生,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3 10:00: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
||||
臧堃堂,男,汉族,1935年8月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文职一级、专业技术二级),中央军委保健局保健医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制导师。历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三次被军委授予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第一军医大学十佳医务人员。 阴虚湿热证是指阴虚与湿热两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具有这一病机特点的疾病非常多。治疗这类病证, 一般来说, 阴虚者当补其阴, 湿热者当祛湿热, 然而补阴之药多滋腻而助湿, 祛湿热之品又多性燥而伤阴, 两者存在矛盾, 常令医者束手乏策。导师臧堃堂教授在临床上常用益气养阴法治疗阴虚湿热病证, 取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阴虚湿热的病证特点 1、1 阴虚湿热的形成 阴虚湿热证的形成非常广泛, 尤其是在江南一带, 地属湿温之乡, 人多感暑湿之邪, 湿与热合,胶结不解, 若治不得法, 冒进大剂攻伐之剂, 湿热未解, 反入里殃及阴血分。同时,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 经常身有旧疾仍奔波劳顿, 或曲意经营, 百想经心, 或烟酒奉承, 或夜生活失节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日久耗伤阴分, 内虚更易招致暑湿外袭。再则, 现代医学对湿热病证认识不足, 一些不合理的治疗用药也日益成为这一病证的常见诱因, 比如本已是体虚气机运化不及之证, 经大量的输液后, 致水湿内停, 郁而为热, 徒增湿热之邪; 或本是湿热内蕴之候, 又经放疗、化疗、手术等损伤性的治疗后, 内伤气血及脏腑之真元, 补养不及, 反使阴分亏虚, 这些情况均可导致病症的漫延、病机的转变, 从而产生阴虚湿热病证。 1、2 辨证要点 (1) 舌脉: 舌体多胖, 边有齿痕; 舌质鲜,色淡或鲜红; 苔较厚腻, 或上有灰黄晕色; 脉浮取濡, 按之则细或滑, 或迟缓, 或滑数。(2) 二便: 大便结, 但便质多软而不实, 或大便溏软次频, 常粘于厕壁; 小便淋沥, 有灼热感。二便排解多不爽, 常有急胀感。(3) 燥湿之象同现:常有口渴而不思饮; 饥而不欲食, 或食后泛呕恶; 汗出而热不解; 干咳, 痰少色白、或微黄。 2 益气养阴法治疗阴虚湿热证的理论依据 2、1 阴虚湿热证的病理特点 其一是气阴均显不足, 阴虚湿热日久不得疏解, 湿热久羁, 耗气伤阴, 是其常情, 同时气属阳, 阳气舍于阴血中, 阴不足则气无以依附, 所谓“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 失津、脱液、亡血的同时多也耗气, 因而阴虚者常伴有气虚。其二是热象多不显著, 此类病证内有气阴不足, 正虚则无力与外邪剧争, 故正邪抗争之势也不剧烈,且热在湿中, 热象常彰显不盛。 2、2 治疗中心在中焦脾胃 首先, 章虚谷云: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 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 终归脾胃。”可知湿热之邪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 故治疗湿热的重点应在中焦脾胃, 土能胜湿, 脾胃健运, 则水湿之邪得以祛除, 湿去而热孤, 热邪也不能久留; 其次, 治疗气阴不足的关键也在中焦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胃乃后天生化之源, 故益气健脾助运, 可保后天生化之源, 水谷得以化生为气血津微, 而脏腑之气阴不足方能得以恢复。 2、3 益气养阴药可除阴虚湿热 补气药大多入脾胃经, 益气健脾有利于湿热的清除; 养阴药有滋补与清补之分, 清补药大多性味甘凉, 既可补益阴气, 又能清泄余热。 3 益气养阴法的方药选用 3、1 基础方药 基础方药: 吉林生晒人参、生黄芪、灵芝、生白术、云茯苓、薏苡仁等。方中吉林生晒人参、生黄芪、灵芝、白术健脾益气养阴, 生白术、云茯苓、薏苡仁健脾利 3、2 选药原则 由于补气阴药多滋腻而碍脾助湿, 祛湿药常温燥而损耗阴血, 清热药又多苦寒而伐伤脾胃, 故选药需多斟酌。临床体会到治疗此类病证选药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 益气养阴而不助湿热: 主要从脾胃经选药, 选用功能健脾益气之品或养阴清补而不滋腻之品, 如生黄芪、生晒参、生白术、莲子、扁豆、怀山药、黄精、金石斛、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等, 这类药性味多甘寒, 补气益阴而不滋腻助湿热。(2) 清热利湿而不伤阴: 选用甘平淡渗之云茯苓、生苡仁、薏苡仁、滑石、淡豆卷、泽泻、车前子、川通草、生甘草梢等,渗湿而不伤气阴,有明显热象可加用地骨皮、芦根、知母、白薇清热而不燥阴。 4 病案举例 赖某, 男, 46 岁, 2000 年11 月9 日初诊。患有慢性乙肝15 年余, 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 肝功能反复波动。就诊时患者右胁隐痛, 时或胀痛, 身倦乏力, 脘闷纳呆, 口干口苦 5 结 语 最低价购买臧堃堂教授近年著作正版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