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常风云治疗神经性皮炎医案举隅 |
作者:宋晶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2 11:52:2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常风云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主任。常风云出身于中医世家,业医30 余年,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兼通妇、儿、皮肤疾患。重视辨证论治,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笔者有幸从师侍诊,现举神经性皮炎病案两则述之。 案一: 郭某,女, 23 岁, 2010 年11 月12 日初诊。患者素体喜冷怕热。2 月前感觉耳后及后颈发际处皮肤瘙痒,未予重视,此后皮肤瘙痒逐渐扩展到头皮、双上臂、腹部及后背,并且瘙痒逐渐加重,入夜尤甚,难以入睡。患者苦于瘙痒,乃到某皮肤病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给予口服复方青黛散,外用尤卓尔( 丁酸氢化可的松) 软膏。用药1 月余,症状未见减轻,乃邀常师诊治。此时,患者头皮、耳后及后颈发际处、双上臂、腹部及后背遍布绿豆大小之丘疹,顶部扁平,多呈圆形,为红色,大片丘疹密集融合成斑片,斑片边界清楚,大小不等,表面覆盖有少量糠秕状薄屑,周围抓痕,无渗出[1],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常师综合脉证,辨为血热生风证,治应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止痒。处方: 金银花15 g,生槐花40 g,白茅根30 g,生地黄25 g,防风12 g,牡丹皮15 g,赤芍12 g,蒲公英15 g,黄连9 g,栀子12 g,白蒺藜15 g,露蜂房15 g,蝉蜕12 g,乌梢蛇12 g,升麻15 g。4 剂,水煎服,日1 剂,分2 次服。服药期间注意调情志,勿食辛辣、海产品,宜穿纯棉衣服等。 二诊: 2010 年11 月20 日。经治疗后瘙痒明显减轻,头皮、耳后及颈部、双上臂、腹部及后背丘疹较前变平,颜色变淡,丘疹密集融合成的斑片逐渐减小。效不更方,拟上方加地肤子15 g 祛风止痒,又进16 剂,瘙痒止,丘疹消,大量鳞屑脱落,先前皮损处皮肤较正常皮肤发白,诸症消失。 按: 依据患者素体喜冷怕热,心烦口渴,疹出色红,观其舌脉,常师辨之为瘀热内伏,血分蕴热毒证。患者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火、心火内炽,心火太过即为毒,火毒伏于营血,不得外泄,生风损伤脉络。所以治疗时应以祛风止痒为标,泻火解毒为本,方中清热解毒之药金银花、土茯苓、生槐花、蒲公英、黄连、栀子、升麻用量较大,即是泻火解毒; 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白茅根凉血,清血中伏热,加强解毒之功,血热生风,风邪善行而数变,以防风、升麻、露蜂房、蝉蜕、乌梢蛇、地肤子、白蒺藜等搜风、驱风、散风止痒,共奏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案二: 崔某,男,43 岁,2008 年4 月5 日初诊。患者5 a前出现项部皮肤瘙痒,之后胸背部、四肢亦出现大片皮肤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冬轻夏重,呈阵发性,夜晚尤甚。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和休息,使其苦不堪言。曾在河北省某皮肤病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性皮炎,5a 来前后就诊于多家医院,采用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C、扑尔敏、开瑞坦、普鲁卡因泛酸钙,外用999 皮炎平(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尤卓尔( 丁酸氢化可的松) 软膏等,治疗效果不佳,一直未能治愈。刻下: 头皮及颈部、腰背、四肢皮损处皮肤粗糙增厚,粗厚如牛皮,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淡褐色,干燥无渗出,表面覆盖有大量白色鳞屑,周围抓痕及血痂,蔓延成片状,夜间瘙痒剧烈,难以入睡,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常师辨其证属血虚风燥,治以养血清热润燥,祛风止痒。处方: 金银花30 g,连翘15 g,桃仁15 g,白鲜皮18 g,土茯苓18 g,白蒺藜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乌梢蛇15 g,槐花40 g,防风25 g,生甘草6 g,生地黄25 g,鸡血藤30 g,当归25 g,红花12 g,制何首乌40 g,蝉蜕12 g。15 剂,水煎服,日1 剂,分2 次服。服药期间注意调情志,勿食辛辣、海产品,戒酒忌烟,宜穿纯棉衣服等。 二诊: 2008 年4 月26 日。经治疗后皮损各处苔藓明显变薄,色素沉着变淡,暗红色,瘙痒明显减轻,夜间可以正常入眠,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上述方药继续治疗2 月。 三诊: 皮损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呈淡粉色,余症已除,继续治疗1 月以巩固疗效,之后随访3 a 未见反复。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