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张志钧从痰瘀论治中风的经验 |
作者:张丽玲1 … 文章来源:1 解放军454医院, 南京210002; 2 江西医学院二附院, 南昌330006; 3 江西红十字医院, 南昌330006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8 16:59: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张志钧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 悬壶近50 载, 博采众长, 擅长心、脑、老年病的诊治,现将其从痰瘀相关理论研究辨治中风的经验归纳如下。 中风属危急重病, 临床极为常见。该病多为本虚标实, 在本为肝肾阴虚, 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 痰湿壅盛, 瘀血阻滞, 气血逆乱。尤以“痰”与“瘀”为疑难怪病之根, 危急病证之源。“痰”与“瘀”虽属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但两者相互影响对中风转归有着密切关系。 中风与痰瘀相关的理论 1痰瘀同源 痰是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而津血又同源, 故痰瘀同源是建立在“津血同源”的理论上。津血来源于水谷精微, 故有“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之说。从病理上,津血又是形成痰瘀, 导致中风发生的物质基础。由痰致瘀是因为痰阻气滞, 血脉不畅所致, 而由瘀致痰, 则因瘀血停积, 阻滞经络, 以致津液化血受阻, 或离经之血化饮, 饮聚成痰。 2痰瘀同病 由于津运障碍, 妨碍血液循行,则因痰致瘀; 血运失调, 脉络不通, 则因瘀致痰。痰瘀互结, 导致痰瘀同病, 故认为, 痰阻则血难行, 血凝则痰易生; 痰停体内, 久必成瘀, 瘀血内阻, 久必生痰。二者在病变过程中互为因果而同病。痰瘀同病的共同体征: 1 疼痛: 痰瘀阻滞, 不通则痛, 出现头痛、肢痛, 且痛有定处, 拒按, 刺痛等。2 肿块: 痰瘀凝聚多形成肿块, 如血肿等。3 精神症状: 痰瘀犯脑, 脑脉受损, 清窍闭阻则出现神识昏蒙, 牙关紧闭, 语謇等证。4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由于痰瘀阻络, 气血痹阻, 筋脉失养而致。 3痰瘀同治 由于痰瘀存在同源、同病, 故采用同治的方法。古人有 治痰则活血, 血活则痰化, 治瘀要化痰, 痰化则瘀自消! 的说法。此外, 在痰瘀同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气, 气行则血行, 气顺则痰消。因为痰瘀为患, 应根据两者先后及主次关系进行施治。由于痰瘀的生成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 故调整五脏功能, 扶正补虚则痰瘀也可自消。 痰瘀在中风变化中的基本规律 在中风病变过程中, 存在着痰瘀相互变化规律, 特点如下。 1 痰瘀互存 痰瘀是导致中风的主要致病因子和病理物质基础。由于痰瘀为病, 表现为津液的凝滞可成痰, 而瘀血的形成又往往可由血中痰浊阻滞化生; 离经之血(瘀) 也可化饮, 饮聚成痰。由此可见, 从津血同源, 阴精为病, 成为痰瘀, 说明在中风发病的过程中, 痰瘀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临床多见中风的病人引发脑缺血、缺氧以致发生脑坏死和脑水肿等病变, 就类似中医由瘀化痰的病变, 两者互存, 难以分割, 对中风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痰瘀转化 痰瘀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在其病变过程中, 应注意两方面特点。一是由痰化为瘀, 或瘀转化为痰的过程, 多为渐进式发展,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是痰瘀转化过程就是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 中风由痰转化为瘀时, 由原来痰为主要矛盾转变为瘀为主要矛盾; 由瘀转化为痰时, 由原来瘀作为主要矛盾变为痰为主要矛盾。故在中风的治疗中采取急则治标的原则时, 应确立先治痰还是先治瘀的主从法则。治痰治瘀虽然主次有别, 但痰化则气机调畅, 有利于活血; 瘀祛则脉道通畅, 又有助于痰清。此为 痰化瘀消,瘀祛痰散! 之意, 也进一步说明痰瘀的转化对中风的发展与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3 相互消长 痰瘀相互转化在中风的病程中, 不仅是简单绝对化的变化过程, 也是相互消长的过程。西医认为: 由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脂质沉积于血管壁,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若血压骤升, 易导致血管破裂, 发生中风, 伴随而来的脑细胞缺血、缺氧等引发脑坏死和脑水肿。中医认为: 血中痰浊与离经之血(瘀) 阻滞脑络,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外发生中风。其原因是, 血中痰浊阻滞络脉, 津液入脉之路受阻, 以致痰浊难以消融, 渐致痰浊内蕴, 妨碍血液循环, 血滞成为瘀血, 此为痰转变瘀; 离经之血(瘀) 阻滞血脉, 脉络不通, 则气化失于宣通, 以致津液停积而成饮, 或饮聚成痰,此为瘀转变痰。这种痰浊和离经之血是形成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痰瘀的转变均属痰瘀相互消长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 通过化瘀则痰亦可消, 通过治痰则瘀也可自消, 故痰瘀共同消长过程, 也是促进中风进退变化和转归的过程。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