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裴正学教授治疗白血病经验
作者:夏小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6 9:37:2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首席专家, 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尤以治疗白血病有独到见解。现就其诊治白血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乃邪袭毒蕴, 脏腑虚损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 并浸润至全身其他组织器官, 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主要为发热、贫血、出血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中医学虽无此病名, 但根据白血病相关临床表现, 在历代医籍中均有论述, 其中急性白血病与急劳证候相似, 慢性白血病与虚劳证候相似。裴教授认为, 导致白血病病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与感受外邪、热毒内蕴及脏腑虚损有关。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易感外邪, 邪毒外袭, 侵犯卫气, 人里化热, 内陷营血, 热毒蕴结, 深人骨髓, 乃发本病。疾病初起, 多有外感证, 或从虚损而起, 临床表现多样。如《圣济总录》所言: “ 急劳者⋯ ⋯ 缘察受不足, 忧思气结, 荣卫俱虚, 心肺奎热,金火相刑, 藏气传克, 或感受外邪, 故烦躁作热, 颊赤心松, 头痛盗汗, 咳嗽咽干, 骨节疫痛, 久则肌肤销烁, 咯涎唾血者, 此其候也” 。

2 病机为本虚标实

裴教授认为, 白血病病变部位在骨髓, 涉及五脏, 热毒为其基本病理产物, 兼夹癖血。病机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病情演变为邪正交争, 消长变化。热毒伤络, 血不循经, 故见出血; 热毒蕴结, 深伏骨髓, 髓热熏蒸, 可见壮热不已; 热毒流注, 与癖血互结, 则骨关节肿痛; 热毒侵袭脏腑, 蕴结胁下, 脏腑气机不利, 气滞血疲, 则见瘤积、肝脾肿大; 热炼津液为痰, 而成痰核; 热毒内伏骨髓, 耗灼精血, 致贫血虚损。本病症状复杂, 非纯实或纯虚之证, 常表现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邪愈盛, 正愈虚, 故病机以虚为本, 实为标。疾病转归取决于邪正消长盛衰, 邪正相争胜负, 决定着疾病之进退。就目前广泛关注的病毒学说和细胞凋亡学说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前者则重于“ 邪” 的含义, 后者包含着“ 正” 的内容。

3 辨证注重五脏相关

裴教授认为, 在辨证时应注重五脏相关, 特别在扶正方面总结出五脏虚劳辨证论治规律。如在肺肾型辨证中分肺肾阳虚和肺肾阴虚, 并观察到前者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常呈低下, 后者常趋增高, 但骨髓象的变化, 二者尚无显著差异。再如肺肾肝型中分肺肾阴虚、肝阴不足及肺肾阴虚、肝风内动两类,前者除白细胞上升外, 其他血象指标均见下降; 后者则多出现脑膜白血病证候。肺肾肝脾型分肺肾虚、肝木克土及肺肾肝虚、脾不统血两类, 前者常见肝脾肿大; 后者常并发慢性出血。五脏交病型则分五脏失调、实火在肝, 五脏失调、虚寒在心及五脏失调、阴亏阳陷三类, 其中五脏失调、实火在肝者多系虚中夹实, 肝脾肿大不易消退; 五脏失调、虚寒在心者血象均在常规以下, 多见于白血病晚期; 五脏失调、阴亏阳陷者白细胞、红细胞均低下, 或因化疗后骨髓抑制过度所致。从五脏失调与白血病的关系, 突出了白血病的中医辨证理论, 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有机结合, 是裴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之精华。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