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孙建芝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 |
作者:王振涛1 … 文章来源: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6 15:50:5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已故河南省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孙建芝教授, 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 余年, 学验俱丰, 尤其擅于诊治心血管病。孙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 在理论和实践上潜心研究,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机、病理实质及演变规律有着独到的见解, 临床效果卓著。兹将其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简称病窦综合征) 诊治方面的经验整理如下。 病名探讨 病窦综合征以脉迟、头晕、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喜温恶寒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与中医学之“脉迟症”、“脉结代”、“心悸”、“眩晕”、“胸痹”、“厥证”、“虚劳”等相似。本病最大特点是迟脉, 更有甚者为损脉。《难经》云: 一息二至之曰损!, 这表明虚损至极。古代医籍有许多关于此类脉象的描述。《医宗金鉴》论及脉象时曰:“三至为迟, 迟则为冷”;“迟, 阴脉也”。“迟司藏病”,“阳不胜阴气血寒”。《濒湖脉学》曰:“迟而无力定虚寒, 代脉都因元气虚, 结脉皆因气血凝”。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中言:“迟为血滞,亦主精伤”。迟脉必由缓慢的心率引起, 故这些医籍中描写的脉证与病窦综合征非常相似。因迟脉为本病必具之脉, 故中医切诊在对病窦综合征诊断当中,应为四诊之首。 病因病机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是阳气虚弱, 标实是阴寒、痰湿、瘀血。阳气亏虚是病窦综合征发病的病理实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可见阳气在人体中有重要作用。若阳气虚弱则诸症皆现, 如心阳气虚不能鼓动血脉、温养脏腑经脉, 则见心悸、胸闷痛; 脾阳虚不能温阳四肢而见畏寒肢冷、疲乏; 肾阳虚下元虚冷可见腰膝酸冷、浮肿泄泻等。从发病年龄看, 病窦综合征多发于老年, 它与老年脏腑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 中年以后人体阳气开始衰弱, 机能衰退。如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云:“人五十以上, 阳气日衰, 损与日至, 心力渐退, 忘前失后, 兴居怠惰”。总之, 五脏皆虚, 尤以心肾两虚是老年脏腑的生理特点。临床发现老年人常有喜暖畏寒、四肢不温、夜尿多、易外感等阳虚表现。因此, 病窦综合征大多见于老年人, 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阳气虚弱是其病理实质。病窦综合征病位虽在心, 但与脾、肾关系密切。如《读医随笔》所言:“气发源于心, 取资于脾, 根藏于肾, 气一虚诸脏受伐”。 病理分期及特点 病窦综合征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病情轻, 以心气虚、心阳虚为特点, 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或仅有乏力感, 此期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期为初期的进一步发展, 心阳虚累及肾阳, 以心脾肾阳虚弱为特点, 临床症状明显, 头晕、乏力、心慌动则加重、胸痛、畏寒、肢冷、健忘等症相继伴见, 此期治疗辨证准确, 用药得当, 仍能收到较好疗效; 后期者,阳虚加重, 并能导致痰浊、瘀血互结, 或阳损及阴, 阴阳俱虚, 使虚实夹杂, 病情复杂化,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痛、晕厥、脉搏散乱、促、结、代交替出现等症状加重, 治疗棘手, 用药困难。故分析病机演变, 掌握病情轻重, 抓住治疗时机, 对本病诊治有重要意义。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