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幼波治疗黄疸经验
作者:齐京 北京…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1 14:51:2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已故名医关幼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黄疸病辨治大胆创新,曾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中所遇2例疑难黄疸治疗过程的分析,体会了关幼波治疗黄疸的思路和方法。

  病案举例

  病案1

  患者,女,43岁,1998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身黄、尿黄5周余。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腹不适,即在街道医院注射“止痛针”1支(具体不详)。2~3天后发现面目黄染、尿黄,且不断加重,伴胃脘隐痛,并出现陶土色大便1次,到北京某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检查HBsAb(+)、HBcAb(+)、HBeAb(+),其余病毒病源学检查均为阴性。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胆囊内胆汁瘀积,脾稍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治疗1周余,黄疸继续加重,于是出院在某院服中药汤剂,1个月后病情依然如故,遂慕名来关幼波处就诊。

  自述呃逆、纳差,食后胃脘堵胀,两胁胀满,大便干、难解,尿黄赤如酽茶,乏力,夜寐欠安。闻其语声低微、口中恶味,观其面色黯黄无光泽,巩膜色金黄。舌质暗,苔白稍厚,脉沉。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61U/L,总胆红素(TBIL)410.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4.1umol/L,碱性磷酸酶(ACP)131IU/L,总胆汁酸(TBA)150u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1U/L。

  证属肝胃不和,血分湿热,痰瘀阻络。治宜舒肝和胃,清利湿热,活血化痰。

  处方:党参10克,醋柴胡10克,茵陈2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0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白蔻仁6克,泽兰20克,金钱草10克,草河车10克,车前子10克,郁金10克,藕节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自觉胁胀、呃逆减轻,仍纳差,脘堵,黄疸如前。

  前方加强理气活血之功,加白茅根30克,赤白芍各15克,郁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服法同前。

  又服14剂后,尿黄、身黄明显减退,面部晦暗之色渐转明亮,脘堵胁胀已消,纳食明显增加。复查总胆红素(TBIL)68.21umol/L,直接胆红素(DBIL)54.1umol/L。此邪气渐退、正气已虚之象,治疗逐渐增加益气健脾之剂。

  先用生黄芪30克,逐渐加至生黄芪120克,予冬虫夏草5克,西洋参10克同服。15天后黄疸尽退,纳食正常,面色转红润,复查胆红素、肝功能均正常。改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剂巩固1个月,病获痊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