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
作者:陈 勇 曲…  文章来源:中医人网站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1 9:05:1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医案3

患者, 女, 38 岁, 初诊时间: 2002 年5 月28 日。

主诉: 颜面起斑4~ 5 年。患者近4~ 5 年来, 自觉精神疲惫, 倦怠乏力, 手足不温, 面色萎黄不华, 伴褐斑逐年加重, 嗜睡, 大便溏软, 月经量少, 有血块, 舌质淡嫩有齿痕, 苔薄白, 脉滑缓。现面部双颊、上唇可见浅黄褐色斑。辨证: 脾虚不运, 气血瘀滞。

治则:健脾益气, 养血活血。方药: 黄芪10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茯苓15 g, 僵蚕10 g, 泽兰10 g , 红花10 g,丹参20 g, 当归10 g, 川芎10 g , 白芍20 g, 熟地10 g , 白附子6 g , 细辛3 g。上方21 剂, 水煎服, 每日1 剂, 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 面部褐斑颜色变淡, 精神状态稍好, 嗜睡减轻, 舌淡, 苔白, 脉滑缓。前方加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 , 继服3 周。

三诊: 斑色浅且范围明显缩小、边界不清, 月经量有所增加, 大便成形, 手足不温减轻, 舌脉同前。上方黄芪党参加至15 g, 再服3 周。

四诊: 面部黄褐斑全部消退, 皮肤有光泽。继用上方21 剂, 巩固疗效。

按: 该患者神疲嗜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软之症为脾气虚、脾不健运的典型症状; 脾阳不振不能温煦四末, 故手足不温; 脾虚失运, 血失推动, 加之阳气不足, 阴寒内盛, 血遇寒凝, 致使血行艰涩。故月经量少而有血块; 舌质淡嫩有齿痕, 苔薄白, 脉滑缓为脾虚失运之象。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生化气血; 熟地白芍当归丹参滋阴补血,养血活血; 用泽兰、红花川芎活血祛瘀, 通畅血络;辅以白附子细辛僵蚕温阳通络, 宣郁散寒。全方温阳健脾、益气养血、化瘀通经, 使脾阳得振, 脾气健运, 经脉温通, 气血充盈, 血行通畅。按5本草纲目6之意, 丹参既能破宿血, 又能补新血, 调经脉, 其功类四物, 但较四物补血力弱, 而活血力强。二诊患者精神好转, 气虚得到缓解, 而月经仍少, 故加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肾精、温肾助阳, 进一步加强气血的生化。

陈老师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但其中肾、脾二脏作为先天和后天之本, 对保持人体健康和皮肤荣润尤其重要。脾主运化, 是气血化生之源,尤其对面部气血起着决定性作用, 故中医素有阳明胃脉荣于面的论述。肾精秉承于父母, 又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和滋养; 脾运化水谷精微又需要肾中阳气的温煦。所以脾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为用, 治疗上注意健脾助运以促进气血生化, 填补肾阳以温煦脾的运化。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