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伏暑痢治验两则
作者:郭俊田 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31 19:40:1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病案一

  某患者,发热肠鸣腹泻3天,1982年7月1日初诊。

  患者腹痛局限在脐周,相继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血水样便,一日十余次,腹疼发热不能进食,食则即吐,体温39.8℃。在某医院补液加抗感染等,用药治疗两天未有明显好转,发烧腹疼如故,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痛苦面容。皮肤灼热,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疼痛,压疼明显,无包块,小便量少,大便呈酱水色稀便。体温38.5℃,脉沉数,舌质红,苔薄微黄而燥。

  此乃暑热内郁,郁久气滞则血瘀,瘀阻胃肠致胃肠脉络损伤而血溢于胃肠。治宜清热活瘀解毒,佐以止血。犀地清络饮加减。

  处方:生地15克,丹皮12克,黄连12克,生白芍12克,连翘30克,玄参15克,焦山楂30克,蒲公英30克,干姜炭3克,三七(碎)10克,鲜凤仙草60克,2剂水煎,属其频饮。

  7月2日复诊:上2剂中药4煎混合后,取澄清液频饮,一昼夜将药液服尽,症状明显好转,肠鸣腹疼基本控制,稍进稀粥而不呕,大便一日三次,呈少量暗红色稀便,体温降至37.5℃,其它无不适,治疗同原方继服2剂,每日一剂两煎混合,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7月4日三诊:腹疼消失,大便一日三次,呈黑色糊状稀便,体温恢复至常温,食欲增加,但不香。治疗同原方去玄参,加炒山药30克,砂仁12克,神曲15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按:伏暑痢,此乃暑邪内郁,属于现代医学谓:“坏死性小肠炎”。此病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处暑前后较多见;其特性有“腹热如焚,大便如酱”等症,为暑热之邪内郁,郁则血瘀,瘀阻胃肠,脉络损伤,血溢于肠道。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为主。生地黄连玄参、蒲公英、连翘以清热解毒。干姜炭温暖下元而止血止疼,凤仙草、三七丹皮白芍凉血化瘀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凤仙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活血化瘀之功。凤仙草与三七同用,以助三七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