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刘启廷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带状疱疹后遗痛
作者:刘荔 山东…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 21:56:2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轻者2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重者可延长到1个月以上,部分病人在皮疹消失数月内仍可后遗神经痛症状,使患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的“缠腰火丹” “蜘蛛疮” “蛇串疮” “火带丹”等范畴,好发于老年人及体虚者的胸背、胁肋、腰腹部位,也有发于头、面、耳及四肢,本病的发病主要在于正气不足,外感毒邪,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剧烈疼痛。余毒邪气羁留、气血经络阻隔为病机关键。

    刘启廷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多为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或误治、失治,病机为湿热余毒未尽,日久化热生毒,瘀阻络脉,而脏腑组织代谢废物不能通过络脉排出,毒素积蓄更加损伤络脉。再者,患者正气不足,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自身免疫力低下亦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不通则痛” “不荣亦痛”,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主,辅以清除余毒,理气化瘀通络。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数十例,短期即可收到明显的止痛功效,对病程长的患者尚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方药组成: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天麻15克,白附子1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广地龙20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3次温服。

    功用:补气活血,解毒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痛。

    组方依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与年老体弱者,疱疹虽已消除,但病变部位仍然疼痛,特点为病变部位轻轻触摸即可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白天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夜晚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本病的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故治疗方中黄芪扶助正气,以助祛邪化瘀,《本草汇言》载有:“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祛风运毒之药也……”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当归、炒白芍养血活血,以荣养肌肤筋脉,与黄芪合用,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天麻润而不燥,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临床观察其镇痛作用非常显著,如天麻制剂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显著的镇痛效果;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小毒, 具有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之功效,与天麻合用,祛风解痉,通络止痛;全蝎蜈蚣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以此息风镇疼、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广地龙通络化痰,使瘀去络通而痛止;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加减:疱疹初起,疹点成片、疹色发红者,加板蓝根、大青叶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疹点痒痛不适者,加荆芥、青蒿以疏风解表,凉血透疹;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以凉血解毒,通腑泄热,逐瘀通便。

    典型病例

    高某,女,53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右侧胁肋部带状疱疹三周,初起在右侧胁肋部有灼热、针刺、瘙痒感,二天后出现片状红斑,渐见集簇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口服病毒唑、阿昔洛韦、龙胆泻肝丸,外涂土方药膏等药物治疗,沿胁肋向后背及右乳房下仍有新鲜疱疹出现,且局部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情绪和睡眠,曾服用卡马西平可暂时止痛,多次服用后镇痛效果若失,慕名来诊。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颜白无华,面貌痛苦,低声呻吟,语言迟钝,自述右侧胸、肋、背部阵发性烧灼刺痛,躯体转侧或深呼吸则加重,以致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查见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但遗有少许散在疱点,高出皮肤,疱液浑浊,根部暗红,舌质红,苔白,脉细无力。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湿热余毒未尽,日久化热生毒,瘀阻络脉。治宜补气养血,解毒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天麻15克,白附子1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广地龙20克,板蓝根30克,夏枯草15克,熟大黄10克,甘草10克。取药10剂,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3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海鲜、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并嘱家人协助分散患者注意力。

    服药一剂家人来电反映疼痛未减,考虑患者求愈迫切,难免出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落差心理,遂嘱其必要时配合卡马西平止痛。

    二诊(2013年8月26日):患者自述服用3剂后药效渐显,无须借助药片止痛,服药5剂后痛减一半,服完10剂后,疼痛已去七八,情绪改善,纳食恢复,面见红润,大便通畅,查见疱疹大多消失,部分残留点状结痂。

    三诊(2013年9月6日):自觉疼痛基本消失,局部有时有蚁虫叮咬痒痛感,观察病变局部肤色正常,以手触之患者有异样感,考虑余毒虽除,气血尚待修复,再拟一方,以善其后。处方: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桂枝15克,制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按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后可发生机体一侧的皮疹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由于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被激发、活化,使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性疼痛,同时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发生特有的节段性疱疹,这种潜伏性可导致反复发病。与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正虚邪蕴、复感毒邪”的本虚标实观点一致。

    本病的治疗以止痛为重点。发病初期以湿热为要,后期以气滞血瘀为主,故病初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就应酌情应用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防出现疱疹后遗神经痛。又因本病多见于体虚之人,疱疹性疼痛多为“本虚而标实”,故首选黄芪补气而助化瘀,且配伍虫类药物全蝎蜈蚣以毒攻毒,搜剔络邪,对新生的疱疹再配以板蓝根夏枯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杜绝疱疹蔓延。

    另外,带状疱疹后遗疼痛与发病初期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造成病程延误有关,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有些患者在未出现疱疹前即可出现局部的瘙痒、灼热、疼痛感,就诊时一定要亲自观察,以免遗留祸根,造成危害。如曾接诊一女性患者,以感冒就诊,来诊时自诉可疑感冒2天,上半身发热,尤其是胸背部如火燎状,自服感冒药症状不减,嘱其撩起上衣,在肩胛下及两侧乳房散在粟粒大小疱疹,部分疱液澄清透明,遂告知罹患带状疱疹,急予雄黄10克,浸泡于75%酒精内,用雄黄酒精从外向内涂于患处,每日3次。一周后告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