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沈凤阁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8 10:57:2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沈凤阁教授, 1957年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担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评审组成员、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老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于温病学造诣独深,是公认的温病理论大家、临床大家。沈老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而不泥古,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每应手辄效,覆杯而愈,虽年逾八旬,仍然坚持上临床。

  笔者长年侍诊于沈老,亲眼目睹经沈老妙手回春的各种疑难杂症,现举一则沈老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验案。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常表现为口眼干燥,可有腺外器官如肾、肺脏等受累,使临床表现多样化。本病90%见于女性,由于口眼干燥症状易为患者或医生忽视,系统性损害往往成为患者反复就诊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上,患者常以某一系统症状首诊,而被误诊为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周期性麻痹、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等。沈老认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属祖国医学肝肾阴虚、燥毒犯肺范畴。肾为水脏、主津液,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口眼干燥、缺少津液,首当责肾,再责肝脾。因乙癸同源,肾阴虚必导致肝阴虚。而“肝主目”,肝阴虚必致泪少,两目干涩。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厥论》云:“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腔无唾液,显然是肝肾之病伤及脾胃。燥邪伤肺,肺热阴伤,治节无权,因而不能水津四布,脏腑经络、关节失荣。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干,唾液少,饮水多而不解;眼干涩有热感,泪少或无泪,稍感刺痛;关节或肌肉疼痛,胸闷气短,烦躁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弦涩等。治以滋益肝肾,清燥润肺、养阴生津。

  典型病例:杨某,女,51岁,家庭主妇,安徽人。2005年6月18日初诊。

  患者自述近几年眼睛常感干燥发涩,视物模糊,常需眼药水;自感口干,进干食需饮水送下;胸闷气短,夜寐不安,伴脘腹痛已多年;并诉阴道干涩不适。经江苏省立医院检查尿常规、,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查抗SSA、SSB抗体均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阴性,类风湿因子(RF)阳性。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给予小剂量强的松、碱性合剂等治疗,效果不显,特求沈老施治。患者舌红少苔,脉细涩略弦。沈老治以甘淡养脾、甘寒养阴、甘平补肾之法。药用:生地12g,熟地12g,粉丹皮10g,山萸肉12g,怀山药15g,甘杞子12g,滁菊花12g,制首乌12g,制黄精12g,川石斛12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太子参12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天花粉12g,桑葚子12g,甘草3g。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服药14剂后,诸症好转,效不更方,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服用三个多月,症状基本消除,实验室检查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方中熟地山萸肉、桑葚子、甘杞子、制首乌入肝肾二经,性味甘平,长于滋补肝肾;制黄精、怀山药南沙参白术甘淡养脾,既补脾气,又补脾阴,且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之功;生地丹皮滋阴泄火;太子参、北沙参、川石斛、天花粉、白芍甘寒养阴,润肺降火,培补肺脏阴精生化之源;甘杞子、菊花养目润燥解毒,益肺肾二脏;白芍又能缓急止痛,合甘草酸甘化阴以治燥毒。诸药合用,全方共收滋肝益肾、润肺清燥、养阴生津之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