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命门,衷中参西
劳淋以发作反复、遇劳即发为特点,因此必须强调远期疗效。防止复发为劳淋治疗的核心之一。劳淋缠绵难愈,迁延数十年者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张教授认为主要在于肾气虚衰与湿热羁留,其中又以肾阳虚衰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在病人尿频尿急,小便涩痛等膀胱湿热症状有所控制后,逐渐适时加入温肾助阳之品,对巩固其疗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人在临证中不够注意。张景岳在《大宝论》指出:“天之元气,仅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仅此一息真阳。”赵献可亦认为命门之火(肾中元阳)为人身至宝,肾藏元阴元阳,肾阳为人体一切动力的源泉。肾阳助脾化气行水,助膀胱蒸腾化气,劳淋既为肾中元阳受损,而致膀胱气化不利。对于劳淋的远期疗效,温肾阳往往为首要治则。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适时加入补肾助阳药物如肉桂、附子之类治疗劳淋,不仅起效迅速,疗效明显,而且远期疗效巩固,复发率低,同时对于改善病人一般状态、提高身体素质都具有良好的效果。现代药理也证明温补肾阳可以使有效肾血流量增加,提高肾脏的浓缩功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及渗出,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细胞的新生和发育,另外在改善内分泌以及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张教授虽为全国名老中医,但是并不单纯局限于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相反对于现代医学的病理、药理主张中西汇参,衷中参西,比如对于劳淋的认识,淋证病人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已婚妇女,究其原因与女性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女性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尿道长度仅3 cm~5cm,直而宽,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故细菌容易沿着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尿道周围的局部刺激(如月经期)、妇科疾病(阴道炎,宫颈炎等)、性激素变化(妊娠期,产后及性生活时)等均可导致阴道、尿道改变而引起治病菌入侵,故成年妇女淋证(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为男性的8~10倍。故在防止劳淋复发的问题上,要注意对病人尤其是女病人的一般状态全面考虑,遇到刺激因素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时应及早防范。另外应该重点强调的是,雌激素对于泌尿系统的作用和妇女更年期前后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劳淋病人病势缠绵反复,迁延难愈,尤其又以中老年特别是老年妇女表现明显。除了久病伤阳耗气的因素,雌激素水平改变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是又一重要原因。更年期之后,雌激素水平严重降低,失去雌激素保护,肾脏重量降低20%,功能降低30%~40%,膀胱出现小梁,导致残余尿增多,尿余沥进一步加重。尿道上皮同样为雌激素的靶器官,更年期之后,尿道上皮萎缩,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更利于治病菌的入侵。另外泌尿系周围的组织,骨盆底部肌肉更年期后明显松弛,导致膀胱口关闭不严,尿频、尿余沥进一步加重,膀胱正常容量为500ml~600ml,而到了老年阶段则减少为250ml,表现为夜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灼热感,尿失禁等症状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明显。
张教授认为这一过程正好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天癸竭,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地道故形坏而无子也。”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导致一系列症状,张教授认为中医辨证大多为肾阳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肾阳虚病人半数以上表现为肾上腺储备功能低下,半数以上病人表现有垂体储备功能低下,或下丘脑功能紊乱,而温补肾阳药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加其储备功能。对于雌激素水平偏低者,张教授发现应用温补肾阳法治疗后,能有效提高其雌激素水平,改善妇女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尤其对于改善病人排尿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劳淋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迁延日久,耗伤肾气,久而久之,大多发生严重的器质性改变。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二个重要病因,其病理基础为肾间质性炎症与纤维化,传统概念认为肾间质纤维化与细菌感染持续存在密切相关,现在发现机体针对感染产生的抗体免疫反应也不容忽视,张教授认为中医中药不仅能有效控制细菌与病毒的持续感染,而且可以调整改善机体的过度免疫过程,对于改善病人预后具有深远意义。
典型病例
病例1
黄某,女,62岁,干部。于1998年8月23日初诊。自述于35年前妊娠时患急性泌尿系感染,恐伤及胎儿,仅口服少量消炎药,未彻底治疗,分娩后逐渐转为慢性,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每每由于感受寒凉,过度劳累,情志刺激,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发作。病情发作明显时,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难忍。静脉滴注青霉素,注射庆大霉素之类可以逐渐缓解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年加重。自述尤其51岁绝经之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症状严重程度明显加重。开始应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甲硝唑之类尚可缓解,随着病情频繁发作,抗生素逐渐失去作用,依次试用各种高效抗生素,效果均不明显,甚至静脉滴注抗生素的同时,症状仍然有明显发作。尿培养回报目前临床应用之抗生素均耐药,西医无奈推荐求治于中医。
病人现自觉腰痛如折,喜温喜按,倦怠无力嗜卧,尿道灼热干涩,尿频,尿急,尿痛,尿有余沥,最令人难堪者,每每听见流水声音,则必有遗尿,如时值雨天,一昼夜则可排尿30余次,周身轻度浮肿,活动后气短汗出明显,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白而滑润,脉沉滑无力。
尿常规示,尿蛋白++,白细胞>50个/高倍视野,中段尿培养>10万/ml,红细胞20~30个/高倍视野,泌尿系B超显示双肾大小基本正常,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双侧肾盂变形并有少量积水,膀胱、尿道有慢性炎性改变。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中医诊断为劳淋,辩证为气阴两虚,膀胱湿热,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温阳利湿之法。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处方:黄芪50g,党参20g,莲子15g,茯苓15g,麦冬15g,车前子20g,地骨皮15g,瞿麦20g,扁蓄20g,败酱草20g,白花蛇舌草50g,益智仁20g,桑螵蛸15g,生山药20g,柴胡15g,鹿角霜20g,白茅根30g,熟地20g,甘草15g。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服上方30剂,尿频、尿道灼热均为减轻,体力增加,时值雨天一昼夜排尿仅十次左右,尿常规显示:尿蛋白+,白细胞12~15个/高倍视野,红细胞消失,腰痛有所减轻,但活动后仍觉腰痛明显,气短乏力有所改善,但每次上楼后仍觉气短汗出明显。于前方中去茅根,加入公英30g、半枝莲30g、橘核15g、砂仁15g、淫羊藿15g。
再进21剂,尿频、尿急、尿道灼热进一步减轻,如不过量饮水,一昼夜仅排尿4~5次,腰痛乏力进一步减轻,可以从事简单家务劳动,但是活动量稍微加大,则腰痛乏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尿常规:白细胞3~5个/高倍视野,中段尿培养阴性,尿蛋白消失。于前方中去瞿麦、扁蓄、败酱草,加入狗脊20g、桑寄生15g,又服30剂。复诊,尿路症状基本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尿常规均正常,惟劳力后仍觉腰酸乏力,再服14剂,诸症皆除,随访半年,未闻复发。
病例2
宋某,女,44岁,教师。初诊时间1999年5月15日。20年前于新婚时去海边度蜜月,在过凉海水中长时间游泳,患急性尿路感染,因当时条件所限,未予充分治疗,仅口服少量抗生素,症状基本控制。后妊娠分娩,因胎儿过大,分娩出血过多,体质明显下降,尿路刺激症状时有发作,因当时急于晡乳,仍未予彻底治疗,逐渐转为慢性。经常由于外感风寒,过度劳累,情志刺激而诱发,用青霉素、甲硝唑之类有所缓解。近3年来发作次数增多,1年前因过劳,受凉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静脉滴注抗生素虽可缓解症状,但停药1周后必复发,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近3月以来,病情反复发作,药敏试验无敏感药物。现自觉腰部冷痛如折,小腹坠胀冷痛,双足冰冷,虽时值初夏仍穿棉鞋,尿频,每半小时必排尿一次,不能完整讲授一节课,自觉尴尬不堪,尿急尿痛,手足及双下肢轻度浮肿,畏寒喜暖,倦怠乏力,舌苔白滑,脉沉弱无力。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20~30个/高倍视野,中段尿培养>10万/ml。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中医诊断为劳淋,辨证为肾阳虚衰,膀胱湿热。治以温补肾阳,清利湿热。方用桂附八味丸加减。处方:熟地25g,山茱萸15g,肉桂10g,附子10g,茴香5g,杜仲25g,续断25g,补骨脂15g,泽泻15g,黄柏15g,扁蓄15g,瞿麦20g,公英30g,益智仁20g,生山药20g,石韦15g,川椒15g,威灵仙15g,砂仁15g,白花蛇舌草50g,大黄5g,甘草10g。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服21剂后,仍觉腰痛,小腹坠痛,但程度较前明显减轻,尿频尿痛减轻,约2小时排尿1次,手足及双下肢仍有浮肿,于前方中加入乌药20g、车前子15g、茯苓20g,去掉白花蛇舌草、黄柏。
再进35剂,浮肿、尿频、尿急、尿痛消失。过劳后觉腰痛,小腹坠痛,舌苔薄白,脉沉滑,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正常,嘱其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病人惟恐前症复发,自行服药42剂,遂自觉口苦咽干,心烦喜冷饮,尿道灼热疼痛,此为过服辛燥,化热伤阴所致,与八正散5剂,随手而愈,随访年余,无复发。(全文完)(本版所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