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顽固性咳嗽的治疗
作者:王益谦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0 8:31: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4.敛肺止咳法


  葛根,女,5岁,1996年5月18日初诊。


  咳嗽阵作1月余,呈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夜间为著,咳甚则呕吐食物,夜卧不宁,常常寐中咳醒,纳谷减少,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听诊:两肺呼吸音稍增粗,未闻及啰音。经X线摄片未发现异常,血沉及冷凝集试验均正常,先后予多种西药治疗皆罔效。综观脉证,属久咳肺气耗散,敛降无权,拟敛肺止咳。处方:诃子肉5g,天竺子5g,乌梅6g,炒白芍10g,粉甘草4g,杏仁5g,百部6g,罂粟壳3g,炙麻黄3g。3剂,水煎分服。


  药后咳嗽明显好转,夜寐较前安宁,纳谷亦馨。原方去麻黄罂粟壳,加新贝母5g再进5剂,诸症悉平,随访1月,未见复发。


  历代诸家治咳,慎用涩法,每视为禁区,恐致闭门留寇。姜春华氏认为只要不是新感发热,凡痰不多的久咳剧咳,收敛之法可大胆使用。《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久咳剧咳足以耗散肺气,故方用诃子肉、乌梅肉、白芍罂粟壳以补其肺体,敛肺以止咳;又用麻黄之辛宣肺化痰,使敛中有宣,敛不留邪,散不伤阴;百部、杏仁镇咳化痰。此种咳嗽类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咳嗽”,其特点是咳嗽日轻夜重。理化检查多无阳性体征,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本方配伍适当,常获良效。

  5.宣敛止咳法


  钱某,女,74岁,1992年2月2日初诊。


  咳嗽伴气喘19年余,发作2个月。症见咳嗽频作,伴喘气、吐白色泡沫痰,量少,咽痒,易出汗,心悸,脉细。证属风痰恋肺、肺虚气耗,治拟宣肺祛痰、敛肺平喘。处方:炙麻黄、炙罂粟壳各3g,沙参15g、新贝母6g,茯苓杏仁各10g,甘草5g,炙桑皮15g,紫菀、炙款冬花各10g,煅蛤壳20g,虎耳草15g。服药3剂,咳喘之症辄愈大半,惟身仍出汗、脉细,守原法加生黄芪15g、浮小麦30g,进10余剂以善其后。


  《证治准绳》云:“肺虚则少气而喘。”患者久喘必致肺虚气耗,卫外失固,汗出气短,治宜收敛。但本证有风痰恋肺之一面,一味收敛,必有“闭门留寇”之弊。《内经》又云:“辛生肺”、“用辛泻之”。此“泻”字即祛除邪气之谓,祛邪即所以安正,而且有助肺之功,故谓能“生肺”。因而取麻黄辛以宣肺化痰、罂粟壳酸以敛肺止咳,两者共为主药,一宣一敛,一开一合,宣不伤正,敛不留邪,相反相成,所以咳喘自平。此外,在临床遇见感冒早期刺激性咳嗽,治宜麻杏、苏杏或荆防败毒汤等疏散之剂祛风散邪,是为治疗大法,但由于患者频繁剧烈咳嗽,难以忍受,辛散祛邪,一时又难以达到缓解咳嗽之效,每于方中麻黄、五味子同用,或荆芥、五味子同用,服后常收剧咳缓解、痰易咯出之效,并不拘泥感冒初起只宜辛散、不敢使用酸敛的陈规旧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