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药大资源为何做不出大产业 |
作者:李忠将 叶…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4 22:33:2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九龙治水”难成合力 据介绍,在现有国家部委局管理体制中,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社保部、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门涉及管理中药产业。 如四川省,目前涉及中药产业的监管部门达15个,其中,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科研及创新项目,农业厅、林业厅、科技厅、中医药管理局、发改委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药监局负责药品、保健品注册、质量监管和生产准入许可,卫生厅主管药品挂网招标采购、食药同源的产品注册许可,商务厅负责中药材、饮片和成药等出口,经信委负责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医药储备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九龙治水”的管理局面,因职能争块分割,制定政策平衡协调难度较大。另外,政策制定、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易造成管理上的重叠及盲区。 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副处长王兆杰说,云南省2003年就提出中药发展规划,但其后5年并没有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其原因,就是中药发展在政府层面并无一个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 贵州百灵药业副总经理牛民说,国家对中药产业扶持政策多,但由于政出多门、资金缺乏整合,政策落实的整体效率不高。这个公司在中药材种植上就遇到过被多部门管理的困扰。 笔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由于体制不顺,管理不当,思路不清,一些传统中药秘方面临失传或流失。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郑进、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和杨殿兴等专家认为,一味按照西药标准管理中药,用现代药业标准公布中药配方,结果就是许多秘方被泄露。 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统计,近年来贵州调查、搜集、整理的传统苗药、侗药等中药民族医药方近1000个,但目前开发生产的仅150多个。由于遭遇开发难题,达仁堂等一些老字号中药制药企业的一些祖传秘方面临失传。 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 因没有标准,中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屡遭质疑,面临“准入”壁垒。 近年来,国内外舆论屡次掀起废止中医药的争论,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不仅国际上轻视中药文化,中药界自身也不重视中药基础理论学习与掌握。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玉穗等专家认为,中药研究被动模仿西药模式,用西药理论来修正中药理论,一些企业认为用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中药就是中药现代化,用西药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药临床效果就是规范化。 因没有标准,国际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药的质疑,导致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面临壁垒。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郑永奇说,美国主流医学界目前仍不接受中药,认为中药没经过科学验证,药方因人而异无标准,中药对治疗过程无法解释清楚作用机理。 这些质疑使中药走出去举步维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中药真正进入欧美国家临床,仅有天士力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Ⅱ期临床实验,进入FDAⅢ期临床实验。 相反,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利用我国原材料进行研发,占据了国际市场。目前有16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120多个国家170多家公司致力于中药研发。如日本生产的救心丹,主要配方就是我国六神丸,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救心丹,目前以200元/瓶(20粒)的高价占领此类药品市场。韩国SK在中国研发了治疗高血压的银杏叶提取药物,年销售额达到1300万美元。 杨殿兴说,目前国际上申请的中药及其他植物药专利数量在急剧上升,一些世界制药巨头把触角伸到我国,化学药商葛兰素史克、辉瑞、默克等跨国巨头在我国投入巨资研究中药,“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