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作者:吴丽丽,周… 文章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5 15:10:5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有关中医情志病证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于远古时期,据统计,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 万余片,其中记载病的有323 片, 415 辞。《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对情志疾病开始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本研究重点对情志病证医案内容信息中的病、证、症、方药进行数理分析,通过寻找病2症2方2药以及证2症2方2药之间的联系, 总结归纳出中医治疗情志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 1 医案收录 情志病证指的是在病证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精神情志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以及以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类病证。本研究仅以狭义的情志病证为研究对象, 也即是以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类病证。以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的医案类书及一些综合医书中含有的情志病证医案为收录对象, 而记载较为笼统或表述不规范或方药记录不全的医案均被排除。本研究共获得古代91 本医籍中的1 040 条医案。 1. 2 数据库建立、数据录入及规范化处理 采用Microsof t Office Access 2003 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字段名包括编号、作者、出处、原文、症状、性别、年龄、诱因、发病、病位、虚实辨证系统、寒热辨证系统、心系辨证、肺系辨证、肝系辨证、脾系辨证、肾系辨证、治法、药物等。在数据录入前对所有记录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规范化处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 2 软件,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关于治法 情志病证的治法以补益法最多,其次为化痰法、清热法、理气法、和解法等。不同病种采用治法略有不同, 如心悸、不寐、郁证均以补益法最为多见,而癫、痫、狂病证则以清热化痰法多见,郁证亦常采用理气法。 2. 2 药物使用情况 2. 2. 1 药物使用频次:医案中共涉及药物444 种,药物所出现总频次共有9 936 次,其中出现频次≥10 次者有148 味,仅出现1 次者有126 味。茯神、甘草、半夏、酸枣仁、茯苓、当归、白芍、远志等在情志病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2. 2. 2 药物的因子分析:取前50 名权重较大的药物进行分析。因子分析特征根> 1 ,根据因子载荷的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类,舍去因子载荷较小的药物因子,按因子载荷的大小和正负将药物归为7 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总结如下:factor2dl (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甘草、柴胡、木香、人参、生姜) 主要为补虚类药配合行气疏肝的柴胡、木香,factor2d2 (胆南星、羚羊角、石菖蒲、石决明、竹沥、钩藤、橘红) 主要为化痰熄风类药,factor2d3 (茯苓、(煅) 龙骨、茯神、酸枣仁、远志、党参) 主要为健脾益气安神类,factor2d4 (柏子仁、玄参、天冬、五味子、麦冬、生地黄、丹参)主要为养阴类药,factor2d5 (白芍、菊花、阿胶、女贞子) 主要为养肝柔肝类药,factor2d6 (秫米、半夏、竹茹、陈皮、枳实) 主要为理气化痰类药,factor2d7 (牡丹皮、栀子、香附) 主要为清肝疏肝类。 2. 2. 3 药物之间关联分析: ①药物关联规则图:关联规则图能直观地反映各变量的相关程度。图中线条的颜色和粗细表示关联的强度:即红色> 蓝色>绿色;相同颜色的,则根据线条的粗细判定:线条越粗关联越强;根据药物间距离可以有聚类的效果,越近表示性能越相似。具体结果见图1 。②药物关联规则:按符合支持度> 4 % ,置信度> 70 %的关联规则,一阶关联发现情志病证药对有:秫米、半夏;石菖蒲、远志;柏子仁、茯神;柏子仁、茯神;大枣、甘草;柴 结合二阶、三阶关联分析的结果,按药物间关联的置信度> 80 %,发现远志、酸枣仁、茯神,远志、茯神、当归、酸枣仁,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龙骨、远志、茯神等均在医案中经常联合使用。 2. 3 症2药典型相关分析 将症状作为第1 组变量,药物作为第2 组变量,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典型相关系数的假设结果表明:W1 - W12典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P < 0. 05 ,提示第1 组变量与第2 组变量之间有较多的相关性,且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累积贡献率为68. 34 % ,提供大部分相关信息。相对而言,W10 - W12 虽然相关系数的统计学检验有意义( P < 0. 05) ,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对较小,故未列出其相关分析结果。以第1 组典型变量来说明统计分析过程,其余则只列出结果。 图1 情志病证医案使用药物的关联规则图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