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经络现象与检测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者:郭义 王广…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7 16:41:1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编者按:建国以来,我们在探索经络实质的道路上,已艰难地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冷静地解读过滤经络研究的资料,反省历史并对其成败作一客观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对于聚焦经络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凝练组织经络研究的攻关科学队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版10月29日《经络形态学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从本期开始,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的郭义和王广军将为我们解说——

经络现象与检测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经络的形态学研究陷入困境后,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1.过去的经络研究仅限于对主观感觉的描述,经络从来未被严格的科学实验显示出来。2.如果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经络是物质的,那么它就一定会有所属性,有所表现。物理学中有这样一种方法,把属性与其物质承担者分离开来,以再现属性的方法证明物质承担者的客观存在,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人们又开始寻找各种证明经络存在的各种证据。

  上世纪70年代初,在针刺麻醉工作的推动下,经络研究再度崛起。这一时间段以1972年解放军309医院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调查起,到经络的研究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为止。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即: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等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调查,经络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975年,循经感传现象被列入全国针麻研究规划,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牵头,建立了全国循经感传研究协作组。该协作组于同年夏天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循经感传现象研究专题座谈会,交流经验.规划工作。全国各地随即开展了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对63228人调查的结果证明循经感传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在人群之中并不罕见。对循经皮肤病等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也应运而起,报导了不少的典型病例。这些研究结果再次肯定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说明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所创立的经络学说确有充分的根据。对循经感传主要特征的系统观察,隐性感传的发现和激发感传的成功又使经络现象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1977年在台肥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循经感传研究经验交流会,充分肯定了“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

  1984年底,在北京对我国近15年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对经络现象进行这样有组织的广泛地调查和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尚无先例。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经络学说的科学价值,使我国的经络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保持了领先的地位。”该项研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等21个单位共同完成.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应该说解放军309医院等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经络研究。对循经感传研究的深入,不仅对经络学说的科学价值作出了正确的评价,而且对进一步阐明经络的实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感传发生时,虽然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必定是客观的。其可见的经络现象更是证明了这一推断的正确性,循经性皮肤病等可见的经络现象不仅见于十二正经,而且散见于奇经八脉,其中以肾经大肠经肺经心包经较多见。有少数人的某些穴位受到刺激时,可出现各种循经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从病理变化而言,真皮上部血管变化,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表皮变化可能是循经性皮肤病的共同特点。其后对循经感传线上出现的客观反应的研究及其对感传发生时,效应器官功能变化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循经感传的客观性。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