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国医大师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特色探析 |
作者:罗容 王秀…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8-28 17:27:2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中医药的传承有着悠久历史。历代医药大家从业之路有家传有师承, 或多或少都有传承的训练过程。当前我们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流模式为学院式教育。鉴于中医药学术的特点和学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遇到的困境, 中医药的传承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学术思想传承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药是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靠药治, 药为医用, 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方能形成战胜疾病的有机整体[1]。中药的学术传承既有符合中医药学术传承共有规律的方面,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基于著名中医专家学术传承探讨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的研究较多, 为研究中医药的传承提供了借鉴。从中药学科特点出发, 针对中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的方法探讨报道较少。本文通对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学术传承特色的分析, 提出中药学术传承研究思路、目标和模式特点, 以期为研究中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提供借鉴。
1 明确概念, 理清传承研究思路———“学”与“术”同传承对于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无论中医和中药首先需要解决的都是概念问题。王永炎院士[2]认为, “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要素, 是判断与推理的依据, 所以弄清相关的概念, 研究思路就会清晰。”对于中药学术思想传承, 首先需要明确的概念和中医领域相同即“传承”、“学术”和“思想”。这3个概念的基本定义, 对所有学科均是统一的。对于“传承”的对象, “学术”和“思想”概念所承载的具体内涵, 中药和中医领域不同。 传承包含传和承两个方面。传者, 著名中药专家;承者, 专家之弟子。传承即中药专家将自己的技能、方法、知识、思想等以不同形式传授给弟子;从另一方面理解即弟子以不同学习形式继承、传播老师的技能、方法、知识、思想。更高层次的传承还应包括弟子对老师学术思想的凝练、实践和创新。传承需要两者的互动和配合, 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学术是中医药传承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学在古汉语字典中的一个解释为“学问、知识”。术在古汉语字典中的一个解释为“方法、手段”。学术的传承分为“学”的传承和“术”的传承。中药“学”的传承内容为中药相关学问和知识, 属于学理传承范畴。但这个学问和知识不是指泛泛的中药相关学问、知识, 而是经过中药专家思维加工过的学问和知识, 具有各中药大家的思维印记和特点。如金世元对道地药材含义的论述。《中药学》教材上记载的道地药材概念是“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 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并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某一品种多数地区均产, 惟有某一两个地区的产品质量最优, 而且被全国同行所公认。金世元特别指出道地药材的生长与自然条件至关重要, 但是道地药材又不仅靠产地的自然条件, 也与药材的生长年限、栽培技术、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强调道地药材最终还是来自临床的认可。在对道地药材概念的阐述下, 笔者总结金世元对道地药材的鉴别应为“全息”道地药材鉴别论, 即产地、品种、生长年限、栽培技术、采收季节和方法、产地加工都应纳入道地药材鉴别信息中, 其中产地又是道地药材信息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信息。故金世元在讲述道地药材的“学问、知识”时, 对道地产区的表述非常具体, 并时常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讲解。如对于当归道地产区的论述, 是根据他亲身考察经历, 将当归栽培环境和其性状特征结合起来传授。当归主产于甘肃南部定西和陇南地区, 一般书中记载其道地产区为甘肃。金世元指出定西地区的岷县, 农民俗称后山, 平均海拔2240~2300 m, 最高气温23℃, 最低气温-27℃, 平均气温8~10℃, 地处洮河流域, 两岸均为冲击土层, 适宜当归生长, 其所出当归主根粗长, 支根少, 油润。陇南地区地处白龙江流域, 农民俗称前山, 气温较高, 其所出当归主根短, 支根如马尾状, 欠油润[3]。根据自然环境和当归性状之间关系, 当归药材有“前山腿子后山王”的俗称, 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才是当归的道地产区。道地药材的临床疗效是这些综合信息相互作用后的最终统一表现。金世元特别强调道地药材必须为医家认可, 道地药材的概念从临床中来, 最后也一定落实到临床中用。金世元对北京地区使用的菊花进行了总结, 认为北京地区一直将白菊花、杭菊花、滁菊花、黄菊花等分别入药, 这缘于规格有异、产地不同、颜色不一及产地加工方法不同, 最重要的还是疗效不同。白菊花包括亳菊、怀菊、川菊和祁菊, 产地加工时为自然干燥, 其气味未发生变化, 有散风清热止痛之功效。如治疗感冒头痛宜用白菊花, 治疗中风头晕目眩宜用黄菊花。杭菊花、黄菊花、滁菊花产地加工采用蒸制或烘干的方法, 其宣散力较弱, 长于平肝、清热明目[4]。作为弟子传承道地药材的“学”, 是经过金世元思想加工过的“学”, 不是教科书中所述的基本概念。 术的传承, 更侧重于中药相关技术手段及其应用的传承, 是各大家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属于应用范畴。如其特色中药鉴别技术、调剂技术传承等。以党参道地药材的鉴别技术为例, 金世元在鉴别时虽然用到的是传统形态学鉴别技术, 但对于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党参性状区别及描述均有其独特之处。中药党参有3个植物来源, 分别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T.Shen和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入药部位均为根。一般我们描述党参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针对野生品而言为条大粗壮, “狮子盘头”明显, 质柔润, 道地产区在山西。金世元则根据党参不同植物来源即不同品种分别论述产区及其性状特征。并指出来源于党参干燥根的中药材党参以产于山西平顺、壶关、黎城、长治、陵川、武乡、潞城的“潞党”和“台党”;产于山西凤县、甘肃两当的“凤党”为道地, 鉴别特征是“狮子盘头”芦明显, 根头下横环纹明显而多且质柔韧、味甜。来源于素花党参根的中药材党参以甘肃文县中寨为道地产区, 习称“文党”, 性状特征是断面皮部呈淡棕色或粉红色, 俗称“美人面”且味甜。来源于川党参根的中药材党参以四川巫山、大宁河所出最佳, 大条者有狮子盘头, 有的茎痕较少而小俗称“泥鳅头”。3种来源的党参相比, 金世元认为最优者应为来源于山西潞党和台党以及陕西、甘肃的凤党和来源于素花党参的产于甘肃、四川的文党, 可称为党参道地药材。其性状特征为条大粗壮、皮松肉紧, 有“狮子盘头”及横纹, 质地柔润, 味香甜, 嚼之无渣。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皮松肉紧”与党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是息息相关的。并指出党参采收后先晒至柔软再揉搓, 之后再晒需要反复3~4次, 使其达到皮肉紧贴、充实饱满、富有弹性, 即道地党参“皮松肉紧”的性状。揉搓时不能用力过猛, 以免皮破流出汁液形成黒疤, 达不到道地药材的要求。具体鉴别党参道地药材的“术”是在其道地药材的“学”指导下的应用。 学术是学理和技术的辩证统一[5-6]。它们既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 又是互依互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学理不丰则技术必贫, 技术不精则学理必浅[2]。纵观其学术传承的过程, 更加证明了学与术是传承研究不可分割的两条脉络。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称为思想。学术思想应是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对专业中学问、知识、技术、方法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且这种认识可以指导专业实践并被他人所接受才能称为思想。中药专业领域中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 常容易和具体技术、方法相混淆。如道地药材的传统鉴别是金世元的技术专长之一。这一技术可以被他人所接受, 也可以指导道地药材的鉴别。但这不能归为学术思想范畴, 而是指导道地药材鉴别的特色技术。有的大家对自身学术思想有明确表述, 弟子需要领悟其内涵, 在实践中揣摩。有些还需弟子在师承学习中, 凝练、实践老师的学术思想, 这也是师承的最高要求。目前对于金世元学术思想的凝练研究工作还在进行。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