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情: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
作者:范逸品,…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2-21 22:23:2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摘要

凭证武汉2019年下半年的天色学特点及本次疫病的症状示意,认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传染的肺炎属于中医“寒疫”范畴,首要病位在肺,其次病位在表卫、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天色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情形发生的疫毒邪气错综个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同化而居于首要地位。首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危险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并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实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体式,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浸染。

全文: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展现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传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截止2020年2月2日24时,国度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申报确诊病例17205例,重症病例1370例,累计消亡病例3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底细医学研究所作为中医药抗新冠病毒传染的肺炎的专家组及科研组撑持单元单子,凭证临床一线获取的症状信息,连络武汉的天色学特点及相关疫病文献,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寒疫”范畴,病因涉及毒、燥、湿、寒诸成分,并对其病机及证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初步探究,与同志合营商酌。

1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中的“寒疫”范畴

1.1  寒疫概述

寒疫自古就有之。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述其宗族亡者浩瀚,伤寒十居其七,诠释张氏家眷所患伤寒非通俗外感伤寒,应属寒性疫病。晋代王叔和在《伤寒例》中首次明确提出“寒疫”概念,隋唐及宋以来,“寒疫”的内涵多隐含在“伤寒”、“时气”或“天行”、“阴毒伤寒”等病名中。明代张三锡《医学六要》指出:“天久淫雨,湿令风行,民多寒疫”,认为湿邪可以导致寒疫。民国以来,对寒疫病因的熟悉加倍深入,《重订通俗伤寒论》指出,寒疫是寒邪同化戾气或秽湿所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梳理历代疫病相关文献,寒疫可以归纳为因感想非时暴寒或阴寒疫毒之气所致的急性风行性传染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包括寒湿疫、寒燥疫等。

寒疫的第一种景遇是感想非时暴寒导致的疫病。《伤寒论》称为“时行寒疫”,文中论说道:“从春分往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蒲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认为时行寒疫是感想非时暴寒折遏时令阳气所致的风行性疾病。《说疫全书》亦云:“寒疫……当天色方温热之时,而凄风吃力雨骤至,毛窍正开,为凉气所束,世人同病,乃天实为之,故亦得以疫名也。”《松峰说疫》曰:“寒疫。不论春夏秋冬,天色忽热,世人毛窍方开,倏而暴寒,被凉气所逼即头痛、身热、脊强。感于风者有汗,感于寒者无汗。”以上文献都认为寒疫是因为感想触冒暴寒邪气所激发的急性风行性疾病。这种非时暴寒往往是因为天时本平展或温燥而倏忽展现非常严冷天气,寒邪郁滞温热或温燥令气而发病。这种寒疫的特点初起可示意为短暂的表寒证,立刻示意为表寒里热证,或许初起即为表寒里热证,入里传变可发生他病。寒疫的第二种景遇是感想寒性的疫毒之气导致的疫病。《疫证治例》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失时,是谓六沴。沴气之作……中其毒者,率由口鼻入,稽留气道,蕴蓄躯壳,病发为疫,证类伤寒。”这种疫毒之气可以与寒邪或寒湿、寒燥之邪同化而导致寒疫发生。即《治疫全书》所言“既感疫气,又伤风寒,或暴感风寒兼染疫气者,寒疫二邪一时同化”。《伤寒指掌》也说:“天久阴雨,湿北风行,脾土受伤,故多寒疫寒湿”。这种寒疫的特点是以临床多见阴寒现象。

1.2  新冠肺炎发生的天色学背景理会

最新讯息《科学》:“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独一路原”一文提到,武汉首例患者确诊时间是2019年12月1号,可以判断2019年12月份之前此次疫病就发生了。

从湖北情景局官网收集到的关于武汉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天色景遇如下:

2019年7月20日以来至11月底,以武汉为首的鄂东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造成该区域发生近40年来最为严重的伏秋连旱。2019年11月份武汉区域总体天色特点:平均降水量偏少2成,燥湿寒温升沉,天色改变较大。上旬天色干旱温燥,中下旬展现1次强冷空气和2次寒潮,下旬则展现轻中度阴雨,示意为燥湿寒温升沉的天色特点。紧接着12月1日到15日气温较往年为高,为少见暖冬又无降雨,加重了温燥,而12月下旬到1月中央阴雨络续。2020年1月湖北省展现三次较大局限雨雪过程。月平均气温偏高0.8℃;相对湿度偏大8%,排历史同期第1位。展现了湿凉气候。
 
总起而言,以武汉为首的鄂东区域从7月下旬至11月底示意的天色特点是前期持续的干旱温燥,中末期倏忽的湿寒天气,燥湿寒温升沉,天色改变显著。2006年总第153期《自然与人》(双月刊)第3页刊载路透社香港报道病毒在秋冬时令最为活跃。寒性天色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力,忽热忽冷的非常天色更能够改变病原体生存情形,使病原体短期内大规模滋长或发生变异,并削弱受灾人群的抗击力和自身调节功能,从而诱发疫病的风行。

凭证天色特点的理会:武汉11月份中下旬之前,长时间的天色温燥,骤然碰着强冷空气,即暴寒。其后,12月1日展现第一例肺炎患者,此后逐渐增多,疫病发生景遇与天色前提相吻合。12月上中旬天色温热,为少见暖冬,后背气温下降,尤其是12月下旬往后,降雨增多,1月份气温高而湿度大,湿大于寒,天色凸显阴冷湿寒特点,以上都相符历代文献中寒疫的发生前提。

2 病因

从武汉天色前提可以理会本次疫病的首要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天色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情形发生的疫毒邪气错综个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同化而居于首要地位。正如前面说起《疫证治例》所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失时可以发生疫疠之气,导致疫病。就2019年12月16日之前的武汉的秋冬季而言,伏秋连旱,暖冬天色以及骤然暴寒都是燥寒之气失时,因而发生疫毒邪气。这个时期病因是疫毒同化伏燥和寒邪。2019年12月16日起头,武汉阴雨天色增多,空气湿冷,此时病因为疫毒同化伏燥和湿寒。


耐久的温燥天色,导致温燥之邪久伏于肺,易伤肺而咳。清代医家喻昌在《医门司法·卷五》言:“秋伤于燥,冬生咳嗽。”燥邪伤肺的咳嗽首要示意为干咳。据国度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干咳为本病首要示意。

此外,从中医的五运六气的“三年化疫”理论看,三年前是2017丁酉年,《黄帝内经•刺法论》云:“丁酉失守其位……三年变疠。”《黄帝内经•本病论》也说:”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后三年化疠。丁酉年是阳明燥金司天,该年秋冬季天色燥象较著,故其影响三年后的“伏邪”是伏燥,上述报道的大部门病例干咳少痰、咽干咽痛等首要症状都与伏燥相符。

公元1919~1920年冬春之交,浙江临海疫病盛行,消亡枕藉,凭证清代《伏瘟证治实验谈》的记载,当时天色特点与武汉的天色特点极其相似。下面是该文记载:“己未秋冬之交,自寒露至冬至,三月不雨,两间燥烈之气,达于极点。人身一小六合,六合既燥,人处其间,亦未有不燥者。《经》云:秋之为病在肺。燥气上受,首先犯肺,肺病不已,逆传心包。此燥气之邪感于前,伏于上焦心肺之间,为发生疫症之本因也。自小寒往后,至庚申春之春分三月之间,恒雨恒风,昕夕不休,寒冽之气,逼人太甚。间或雷霆大震,阳气暴泄,肌腠不密,感邪更易......此冬寒之邪感于后,中于表层太阳之经,为发生疫症之续因也。如其人先感秋燥之邪,伏藏体内,再伤于寒,其病即发,此己未冬月发生疫症之原因也。”此外书中记载的疫病症状与此次肺炎有很大的相似性。“一种肺金本脏之现症。初起恶寒,旋即发烧,咳嗽,胸闷,喘急不得卧,痰多、嗌燥,咯不得出,口渴不多饮,食思缺乏,头部有汗,大便或秘或泄。状甚危机,然死者不过十之二三。”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