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胎弱症诊疗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3 17:04:1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胎儿生长受限是指孕37周后,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中医称此病为“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或“胎不长”。

病因病机

胎居母腹,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母体气血津液的滋养。气血不足,胎失所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常见分型有:

肾气亏虚:禀赋不足,或孕后调养失宜,致肾精不足,胎失所养,而生长迟缓。

气血虚弱:素体气血不足;或孕后患疾,阴血亏虚;或孕后恶阻严重,气血化源不足,致气血虚弱,胎失所养,致胎萎不长。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或孕后过服辛辣燥热及温补之品,以致邪热灼伤阴血,胎为邪热所伤又失阴血濡养,以致胎萎不长。

胞宫虚寒:素体阳气不足,或孕后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戕伐阳气,或大病久病,损伤肾阳,寒自内生,致胞宫虚寒,胎失温养,致胎萎不长。

辨证论治

1.肾气亏虚

[证候] 妊娠中晚期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方药] 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主要药物: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阿胶人参白术山药巴戟天、覆盆子、神曲

若头晕耳鸣者,加潼蒺藜、五味子;腰腹冷甚者,加杜仲、鹿角胶、台乌药。

2.气血虚弱

[证候] 妊娠4~5个月后腹形和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母体瘦弱,面色白或萎黄,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舌淡嫩,苔少,脉细弱。

[治法方药] 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主要药物: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炒杜仲白术陈皮、炙甘草

若少气懒言,小腹空坠者,加黄芪山药;若纳少便溏,加砂仁、扁豆;若血虚甚者,加山茱萸枸杞首乌

3.阴虚内热

[证候] 妊娠中晚期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颧赤唇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方药] 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主要药物: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若阴虚内热重者,加山茱萸知母麦冬;胸胁胀者,加栀子郁金、合欢皮;阴精亏虚,肠燥便秘者,可酌加柏子仁、火麻仁肉苁蓉

4.胞宫虚寒

[证候] 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孕妇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

[治法方药] 温肾扶阳,养血育胎。长胎白术散加减。主要药物:炙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炒阿胶黄芪当归牡蛎茯苓巴戟天艾叶

若肾阳虚,腰腹冷痛明显者可加杜仲、鹿角片。

中成药

1.龟鹿八珍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肾虚精亏、气血不足者。

2.培坤丸:每次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气血两虚之胎萎不长。

3.健母安胎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肾元虚亏、气血不足者。

4.孕妇清火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经验方

三才大补丸

[药物组成] 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黄、白芍阿胶艾叶、制香附、补骨脂杜仲,常规用量。

[适应症] 气血不足型胎儿生长受限。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