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金亮:从肝论治高血压六法
作者:胡军勇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6 0:38:1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陈金亮主任医师、教授,是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陈金亮认为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其病因、病机与肝关系甚为密切,故总结了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六种方法。笔者兹总结如下。

【舒肝法】

    适用于肝气不舒型高血压患者。常见于更年期妇女或者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症见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舌苔滑腻,脉沉弦紧。病机在于气机郁滞,肝主疏泄功能失常。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主要与肝主疏泄有关。肝主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晕胀痛等。

    治疗当以舒肝理气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牡丹皮10 克,焦栀子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夜交藤30克,白术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姜9 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

【平肝法】

    适用于风阳上扰型高血压患者。此类高血压患者眩晕比较严重,往往是头晕欲仆,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甚则面红如醉,脾气急躁易怒;或见腰膝酸软,后项及肩、背发强,四肢、面部麻木,筋惕肉瞤,甚则口眼歪斜;或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遇劳、恼怒症状加重;舌质红,苔白或黄厚,脉弦数或弦劲而大。

    此证是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风阳升动,风火相扇,气阴亏虚所表现的本虚标实证候。肝为风木之脏,肝阳偏亢生风,上扰清窍,头部络脉绌急,则头晕目眩、耳鸣颈强,风性动摇故肢体麻木、筋惕肉瞤。相火不藏上扰心神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治疗当以育阴潜阳,平肝息风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克,钩藤20克,石决明20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栀子9克,黄芩9克,牛膝12克,杜仲12克,益母草9克。

【清肝法】

    适用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患者。此类高血压患者症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面赤烘热、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滑)。

    火为阳邪,火性炎上,上扰清窍,头部络脉绌急,故头痛、目眩、耳鸣、面赤烘热,肝热盛则胆热液泄,故口苦口干,并见脉弦数、苔黄、小便黄、大便结。引起肝火的原因多由肝气实转化而来,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

    治当清肝泄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6克,焦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5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2克,木通10克,菊花10克,青皮6克,石决明30克,生赭石15克,生石膏20克。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