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六节 胎动不安
作者:中医人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1 8:26:3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若胎动不安病情发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若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若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症瘕伤胎等。

一、肾虚

素禀肾气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动不安。

二、气虚

孕妇素体虚弱,或饮食过度,损伤脾气,或大病损伤正气,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载,以致胎动不安。

三、血虚

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血伤阴,或孕后脾胃虚弱,恶阻较重,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冲任血少,胎失所养,而致胎动不安。

四、血热

孕妇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热,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或外感邪热,遂致阳盛血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遂致胎动不安。

五、外伤

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登高持重,或劳力过度,使气血紊乱,冲任失调,不能载胎养胎,而致胎动不安。

六、瘕瘕伤胎

孕妇宿有瘕痼之疾,瘀阻胞脉,孕后冲任气血失调,血不归经,胎失摄养,而致胎动不安。

[辨证论治]

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治疗。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主骨,肾虚则两膝酸软;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无力系胎,故使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为肾气虚之征,

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若肾阴虚者,兼有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治宜滋阴补肾,固冲安胎,方用寿胎丸加熟地山茱萸地骨皮;阴道流血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若肾阳虚者,兼有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治宜补肾助阳,固冲安胎,方用补肾安胎饮(《中医妇科治疗学》)。

人参白术杜仲、续断、益智仁、阿胶艾叶菟丝子补骨脂狗脊

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助阳而益精气;续断、杜仲狗脊补肾强腰,安胎止痛;益智仁温肾缩小便;阿胶艾叶养血暖宫,止血安胎;人参白术益气载胎。全方共奏补肾助阳,固冲安胎之效。

二、气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摄载,故孕后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气虚不化,则流血色淡质稀;气虚提挈无力,故小腹空坠;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倦怠,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举元煎加续断、桑寄生、阿胶

若阴道下血量多者,酌加乌贼骨、艾叶炭以固冲止血。

三、血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

证候分析:血虚冲任血少,不能养胎,以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下血;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血虚不能充养肌肤,故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苎根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川断、桑寄生。

干地黄、苎麻根、当归、芍药、阿胶甘草

方中当归白芍、干地黄补血和血;甘草和中;阿胶、苎麻根养血止血安胎;配续断、桑寄生补肾固冲安胎。诸药合用,有补血和血,固冲安胎之效。

若气血两虚者,症见孕后腰腹坠痛,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景岳全书》)。

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方中八珍汤去川芎茯苓以补益气血;配杜仲补肾安胎;陈皮理气和中,使补而不滞。

诸药合用,补益气血,固肾安胎,使胎元内有载养,自无不安之患。

四、血热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损伤胎气,而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血色紫红或鲜红;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保阴煎。

若下血较多者,酌加阿胶、旱莲草、地榆炭凉血止血;腰痛甚者,酌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五、外伤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孕后起居不慎,或跌仆闪挫,或为劳力所伤,以致气血紊乱,气乱则胎失所载,血乱则胎失所养,是以胎元内失摄养而不固,故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气血紊乱,冲任不固,故阴道下血;气耗血伤,则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加味圣愈汤(《医宗金鉴》)。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人参黄芪杜仲、续断、砂仁

方中四物补血,参、芪补气,使气充血足,胎元自固;杜仲、续断补肾安胎;砂仁理气安胎。全方有益气养血,固肾安胎之效。

若阴道流血量多者,去当归川芎之辛窜动血,酌加阿胶艾叶炭止血安胎。

六、瘕瘕伤胎型

主要证候: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甚则腰酸,胎动下坠,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妇人宿有瘕疾,瘀血内滞小腹或胞脉,孕后新血不得下归血海以养胎元,反离经而走,故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瘕疾损伤胎气,则腰酸胎动下坠;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瘀血内阻,肌肤失荣,故皮肤粗糙;瘀血内阻,津液不得上承,故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沉涩,为症病而有瘀血内滞之征。

治疗法则:祛瘀消瘕,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续断、杜仲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

方中桂枝温通血脉,配茯苓渗利行瘀,并能益脾安胎而为君;丹皮赤芍桃仁活血祛瘀清热而为臣佐;续断、杜仲固肾安胎。诸药同用共收消瘕安胎之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