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首届国医大师的风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摘自健康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 12:13:4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名医大师,他们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共有30名,他们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报《中医专刊》自今日起分批展示国医大师风采,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临证心得、治学态度中受到启迪。

  针灸泰斗 针锋人生

  提到针灸,程莘农是一座丰碑。这位针灸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祖籍安徽绩溪的程莘农1921年出生于江苏淮阴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到11岁时遵照父亲 “穷医可以养三口”的意愿开始捧读医书。16岁师从当地名医温病大师陆慕韩门下学习。抗战爆发后,年仅20岁的程莘农挂牌行医,师出名门又医术尚精,求医者开始络绎不绝,程莘农也开始小有名气。

  1953年,程莘农参加了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结业后于1954年又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7年程莘农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1975年,东直门医院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后,他转调中医科学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

  从中医内科转攻针灸,程莘农开始了人生新的跋涉。从医数十年,用一枚小小银针为数十万患者祛病祛疾,程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程莘农提出,针灸取穴要“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取穴多少,应以“大、小、缓、急、奇、偶、复”为原则。持针强调“手如握虎,伏如横弓”,运针讲究指实腕虚,气随人意。

  他不断对自己的针灸手法进行改进和完善,自成一家的“程式三才法”简巧利索,出神入化,以“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见长,在临床屡创奇效。仅扎针三天就治愈了山西稷山县一个得了奇怪摇头症的小女孩。一位被三叉神经痛整整折磨了近20年的印度女士听闻程莘农针灸有奇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治。20天后,疼痛奇迹般地消失,且再无复发。

  神奇的针灸让这位患者毕生难忘。两年后这位拥有三家医院的印度女士邀请程老和他的学生赴印度讲学,传扬中医针灸的神奇。

  程莘农先后应邀前往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讲学和考察,并多次组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努力向国际推广针灸。他也因此在国际上获得较高声望。先后被聘为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美东中医针灸师联合会名誉理事,前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

  全身经络和361个穴位是程莘农心之所系,他对于针灸的理论研究也达到极高造诣。程莘农曾多次主持国家级、部级重点课题,主持完成了“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1993年被国家科委聘为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选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此外还任中华针灸进修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四次、五次,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程莘农一生著作等身,由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简明针灸学》、《针灸挂图》等多种高等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对针灸学在国内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巨大示范和推动作用。其中《中国针灸学》不仅是中国学生的教材,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我国针灸学科第一本完整的对外教学用书,至今也都是国外针灸医生的资格考试依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