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31 23:00:5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为好。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紫斑”和“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风热伤络:外感四时不正之气,尤以风热邪毒入侵,酿成热毒,郁于皮肤,血络受损,血液外溢而出现紫癜。

血热妄行:外感热毒或内生郁热,热迫血行,血溢于脉外,形成紫癜。

气不摄血:脏腑内伤,脾气亏虚,正气不足,不能统血摄血,血液,外溢肌肤形成紫癜。

虚火灼络:阴血耗损,肾阴不足,精血匮乏,虚火内生;或久服温热之剂,脏腑阴阳乖张,阴不能抑阳,均可导致虚火灼络、血脉受损而成紫癜。

瘀血阻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滞不行或气虚无力,均可导致血行滞涩,瘀血阻于脉络,则血不能循其常道而渗溢于外,产生紫癜。

辨证论治

1.风热伤络证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全身酸痛,食欲缺乏,皮内或皮下瘀点,针尖大小,或大片瘀斑,分布不均,四肢较多,常伴有鼻衄、齿衄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安络。

[方药] 银翘散加减。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板蓝根、紫草、蝉蜕、茜草、生地黄、牡丹皮。咳嗽咽红者加杏仁黄芩;鼻衄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炭;大便出血者加苦参、地榆炭、槐花炭;出血较多者加阿胶珠、三七粉。

2.血热妄行证

[证候] 起病较急,出血较重,皮肤瘀斑,斑色深紫,多伴鼻衄、齿衄,可有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主要药物:生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黄连栀子黄芩、紫草。

初起伴发热、头痛者加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鼻衄、齿衄者加仙鹤草、白茅根、焦山栀、藕节炭;便血者加大黄炭、地榆、槐花炭;尿血者加大小蓟、白茅根。

3.气不摄血证

[证候] 病程较长,皮肤黏膜散发瘀点瘀斑,色泽淡红,反复发作,此起彼伏,亦可伴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力.乏,头晕心悸,爪甲淡白,食欲缺乏,舌质淡胖,脉缓弱。

[治法] 补气摄血,健脾养心。

[方药] 归脾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紫癜此起彼伏或伴有其他出血者,加仙鹤草、侧柏叶、参三七当归化瘀止血;纳呆便溏者,加山药、焦山楂健脾开胃;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湿冷,气息微弱,脉象细数,急用人参附子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

4.虚火灼络证

[证候] 全身散在瘀血瘀斑,下肢为甚,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暗红,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颧红烦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知柏地黄汤加减。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潮热者加鳖甲、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凉血退蒸;盗汗者加煅牡蛎玄参养阴敛汗;鼻衄、齿瓤者加参三七、茜草炭、焦山栀、牛膝清热凉血止血。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