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新形势下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
作者:江西 李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6 9:06:5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第一、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推进中医药法律制度建设 中医药立法关系全局和长远,大一统医药法十分重要,对中医的地位及其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医药立法势在必行,国家理应加快这一立法进程。改革,就是要从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护中医药发展环境的立场,及时修正不利于中医发展的错误的、有瑕疵的法律法规。宪法21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我们应该用这一大法来制定政策,不合理的政策法规应及时调整。传统中医中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现在的中医药政策法规的制定应该尊重这一中医发展规律。法律是人制定的,可以定就可以修改,只要符合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应该重新制定相关法律,支持和规范中医的改革与发展,同时要符合中医的科学规律和原理,而不是用西医规范中医。 第二、加强部门协调,解决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要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加强与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协调,增加投入,保障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调,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办法和制剂室标准,制定符合中医药实际的管理办法。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调,强化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研究起草《中国中医药教育发展纲要》,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及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机制。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中医坐堂医规范管理文件,对具有一技之长和实际本领的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的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逐步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度以及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两年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中医名院管理和内涵建设上,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制度,完善中医医院的评价、监测、巡查、预警和警示制度,探索医疗机构管理的新模式。1、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1至2所中医院,承担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学科学术指导工作;由县(市)区政府主办县(市)区级中医院,承担社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变现行不拨款或差额拨款为全额拨款,让中医院放下创收求生存的沉重负担,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2、加大对中医院设施、设备等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各地骨干中医院的就医环境,并使一批中医院有能力采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能带头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指导并支持下级中医院。3、有关部门应组织制定中医、西医诊治疾病病种的诊疗常规,并明确各级医师在实施该诊疗常规中的责任和权力,纳入执业医师的规范管理,明确各地中西医院实施该诊疗常规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制度及其监督考核、奖惩、处罚办法。积极参与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消除“中医只能治慢性病”的误解,提高中医药社会贡献率;重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的不同需求。4、加强中医院的内部管理和行政监督。结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建立一套针对中医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相关专家组织参与中医院学科学术工作指导的机制、制度,同时加强卫生行政监督。 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这一核心任务,要从以下六个必须上下功夫。1、必须坚持中医办院方向,这一点要摆在首位。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是中医医院的立院之本、建院之基、兴院之源,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任何改革都不能说是成功的。2、必须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这是加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的突破口。中医医院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坚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凸显亮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路子。3、必须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并安排经费。中医医院要将理论培训与临床进修、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研读经典与跟师临床相结合,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尤其要注重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4、必须重视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要根据本地疾病谱和本院的技术优势,整合资源,合力攻关,并逐步将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检测手段纳入中医辨证论治体系。5、必须大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6、必须重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各个领域的作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仅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上体现,也要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上体现。 第四、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医改,充分发挥中医作用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改的五项工作重点。公立中医院医院应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发挥中医药作用。1、中医药系统要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订,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力争在实施方案中更多体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2、要积极推进公立中医医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机制、有利于中医药人员专心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分配机制和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公立中医医院要严格落实政策要求,杜绝违规现象,并要用好优惠政策,注重调动临床医务人员使用中医诊疗方法和技术的积极性。3、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抓好、有所作为,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中医药改革发展重大、长远、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和措施,出台鼓励使用中医药的优惠政策,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4、要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研究制定既能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又能引导患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充分体现中药内容、符合中国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和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探索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制定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南,最大程度发挥中医的惠民效果 1、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首先,要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整体规划。制订农村中医药工作方案;制定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制定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加强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指导。2、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和能力建设。实施好县级中医医院业务用房建设、中药房建设、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医疗仪器装备和农村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等项目。建设好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提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要求。3、加强农村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和执业医师纳入卫生部为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实施好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以及农村基层中医在岗人员的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试点项目。4、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力度。继续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以开展“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深入开展。 2、立足于中医,辐射民族医和民间医,把民间医有效组织和应用起来,形成自己的队伍和巨大的中医网络,以便于整理和完善中医药的理论,解决全民医疗卫生保健这一重大问题贡献力量。首先,建立民间医生等级制,相应等级与行医范围、治疗方式、治疗范围相适应,超越规定范围行医造成的医疗事故,将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民间医个体诊所,可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范畴,符合规定的行医范围和病种,纳入医保报销系列。其次,对民间医特有的“理、法、方、药”,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 “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应给予关心支持爱护和保护,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符合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条件的应鼓励申报。最后,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 “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对辖区内所有民间执业医生,应不定期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学习。民间医生大多没有专业的中医系统理论知识,需要对他们实施培训与提高,并组织和制定相应的等级培训考试晋升制度。这一做法,与院校毕业生形成互补,既符合中医发展的规律,又不排斥师承、家传、自学的方式,为中医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创造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