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医中药对其它肺外结核的治疗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滑东方 焦安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5 10:31: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四)辨证论治
1、阴虚阳凝
主证 全身无力 、面色苍白、形寒怕冷,患处肿胀,隐痛,苔薄白,舌质淡红或胖嫩,脉沉细。
治则 温经散寒,通络化痰。
方药 阳和汤加减:熟地、炙黄芪鸡血藤各30克,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各15克,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角霜(冲)各10克,地龙12克,麻黄6克。
2.阴虚内热
主证 午后潮热,盗汗、遗精、不寐,消瘦、患部漫肿无头,可自行破溃,脓水清稀,持续外出,久不收口,舌质嫩红,苔薄、脉沉细或细数。
治则 滋阴补肾,通络化痰。
方药 加味清骨散:党参黄芪各20克,玉竹丹参各15克,当归白芍、青蒿、银柴胡知母地骨皮鳖甲丹皮各12克,胡黄连、炙甘草各6克。局部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粘附滚脓丹(红升丹30克,广丹90克,冰片4克,麝香1克,共研细末)填塞窦道,外敷消毒纱布,2日换药一次。
3.气阴两虚型
主证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疮口凹陷,脓水清稀,瘘管周围皮色暗褐,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治则 补养气血,滋补肝肾,佐以托毒外出。
方药 托里消毒饮加减:党参黄芪熟地鳖甲、龟版、茯苓各15克,焦白术、川断、黑杜仲当归鸡血藤各9克,山药、乳香、没药、穿山甲各4.5克,甘草3克。
骨结核脓肿溃破,先用五五丹提毒去腐,再敷七厘散生肌敛疮收口。

(五)其它治疗方法
1.外治法 初起可选用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外敷,或配合隔姜炙,雷火神针炙等法,以促其消散。破溃后,瘘管长期不愈合,可用九一丹或五五丹管线插入,或用骨痨散为细末作成药线插入以提毒去腐。若脓肿干净,疮面红活时,可用附子饼炙熨,以宣散寒凝,其后用生肌散或生肌象皮膏收口。
2.刺血疗法 取委中、阳交、足三里、委阳、上巨虚、阴陵泉和阳陵泉、委上等穴或其周围显露血管,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使之流出紫黯色瘀血约10---20毫升,血止拔罐,约3分钟去罐,继以2%碘酒棉球涂之。
3.单验方
(1)服用乌白散(蜀黍炭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珍珠各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有窦道而久不愈合者,配合外用红丹粉(红升丹、白降丹各2.5克,轻粉、煅石膏各0.5克,或制成药条放入窦道或创面上引流并祛腐生肌)。结果:骨结核病例中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16例,无效7例。
(2)结核散:白芨50克,川贝15克,炒大麦面20克,砂糖275克,雷米封5000毫克,共研极细末。3克/日2次口服。
(3)加味犀黄丸:乳香、没药各50克,麝香3.5克,汉三七13克,犀牛黄1.5克,用大黄米面50克,制粥与上药面为丸,每丸重2.5克,每晚睡前1丸用温元酒化服。
(1)阴虚火旺、肿痛化脓者予当归12克,赤芍、乳香、没药、穿山甲各4.5克,鳖甲、龟版、银花、连翘各15克,山药3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六) [预防预后及护理]
本病预防首先要按时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结核病人,注意营养和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在患病之后,要积极系统地治疗,使关节功能损失尽可能小。要按疗程坚持用药,彻底消灭结核病灶,以防复发。其预后一般较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