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名家医案]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四 | |
[养生功法]两种运动疗法改善落枕 | |
[医药][图文]国家卫健委余艳红: | |
[维权][图文]把患者遗忘在磁共振 | |
[优生优育]广东能做试管婴儿的医院有 | |
[用药常识][组图]女子喝药发现成分是 | |
[女性保健]乳腺癌治疗方法有哪些? | |
[养生保健]桑葚小孩可以吃吗?莫贪吃 | |
[医药][图文]换“门面”了,广东 | |
[医药]广东医疗反腐突击,两天5 | |
[社会][图文]医疗腐败触目惊心! | |
[社会]太突然!106名医生被纪委 | |
[医药][图文]辉瑞新冠药为何未进 | |
[趣闻]2023年的第一件大离谱!全 | |
[社会]清华北大讣告密集,一个多 | |
[医药]广州多位医学专家解读防疫 | |
文章导读: |
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接连爆炸的危害,不要以为仅仅是在电视新闻里和报纸图片里,“一衣带水”的距离,势不可免的会被各种各样的情绪牵扯到其中。请看最近在国内疯狂转发的一条手机短信:“福岛反应堆盖子炸开……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出门最好带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
据媒体报道,日本此次地震引起的核电站爆炸,仅福岛县确认22人遭辐射,日媒称遭辐射者已达190人。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及福岛第二核电站方圆10公里的居民正在疏散,约21万名居民已开始避难。
日本核电站爆炸,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短信里说的预防核辐射方法对不对?39健康网连线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李绍林教授,请他为大家讲讲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核辐射以及哪些食物可以抗辐射等相关知识。
专家简介: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的主任医师、教授。擅长CT、MRI影像诊断及其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和临床应用,重点研究骨关节病变和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等。
“白色衣服最防核辐射”说法被专家否定
看完这个短信,李绍林教授首先对39健康网编辑指出,短信中的所说的“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是无稽之谈,没有科学根据,网友在防核辐射时大可不必在意衣服颜色。对于短信提出的其他抗辐射建议,李绍林教授表示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戴口罩可以避免吸入含辐射粉尘,多吃含碘食物可以促进正常碘代谢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碘元素在体内代谢,每天洗澡穿长衣尽量不要接触有污染的海水等都可以减少接触辐射的机会。
戴口罩、补碘、勤洗澡确实是必要措施
李教授介绍,遇到核辐射危害,要先做到以下几个基础的防护措施:
1.尽量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室内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带口罩,并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和空气接触。
2.关上门窗同时避免换气扇进行与外界的空气交换。
3.如果核电站发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
4.服用一定量的碘制剂,可预防核辐射的作用。
这就是说,短信里提醒大家要注意戴口罩,多摄入含碘食物,每天洗澡等说法是正确的。
防治辐射也有“专业食谱”
面对众多网友希望得到如何防治核辐射的办法的求助,李教授为大家开出了“抗核辐射食谱”:
蔬菜:多吃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海带、卷心菜,要确保维生素的摄入量,这对防治辐射损伤及伤后恢复均有效,如维生素K可减少出血,维生素P减轻呕吐、恶心,维生素C使血细胞再生加速等。
肉类:多吃瘦肉、动物肝脏,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要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最好。还要注意摄入的蛋白质品质优秀,数量充足,以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饮料:多喝绿茶,多喝蜂蜜水。
此外,要注意无机盐供应宜加量。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
生活中的辐射还有哪些?
其实,辐射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李教授还为39健康网网友提醒了几个需要预防辐射的地方:
1.医院检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一些患者,也会受到核辐射,如放疗,同位素治疗,X光片等。
2.家装材料。天然大理石会缓慢释放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
3.计算机。其实不单是电脑,很多家电在使用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辐射。
什么是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李教授对39健康网编辑介绍说,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人体受到核辐射会有什么表现?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李教授对编辑介绍说,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