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大全 >> J >> 正文

加味凉膈散

  • 文章导读:

    加味凉膈散

    目录
    “加味凉膈散”在《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加味凉膈散”在《济阳纲目》卷一○三
    “加味凉膈散”在《济阳纲目》卷九十一
    “加味凉膈散”在《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加味凉膈散”在《叶氏女科》卷二
    “加味凉膈散”在《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加味凉膈散”在《寒温条辨》卷四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加味凉膈散

    【处方】 连翘5分,片芩5分,山栀仁(炒)5分,枳实(炒)5分,前胡5分,大黄(酒炒)1钱,薄荷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 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 水1钟,煎5分,3岁以下者,分2-3次服。服之微利1-2次,痰热自退,若已通利,不必尽剂。

    【摘录】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页首

    《济阳纲目》卷一○三:加味凉膈散

    【处方】 大黄(酒炒)2钱,黄芩(酒浸)2钱,防风2钱,荆芥2钱,羌活2钱,朴硝2钱,甘草2钱,连翘4钱,栀子仁1钱,薄荷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热壅盛,耳肿痛。

    【用法用量】 加竹叶,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一○三

    页首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加味凉膈散

    【处方】 大黄3两,朴消3两,甘草3两,连翘4两,滑石4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薄荷1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淋闭。

    【用法用量】 每服1两,加竹叶、蜜少许,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

    页首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加味凉膈散

    【处方】 大黄2两,朴消2两,甘草2两,连翘4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薄荷1两,柴胡1两,槟榔1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瘴疟,迷闷狂妄,哑不能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页首

    《叶氏女科》卷二:加味凉膈散

    【处方】 黄芩1钱,连翘(去心)1钱5分,山栀仁(炒)8分,薄荷8分,桔梗8分,竹叶10片,牛蒡子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妊娠口痛,口舌无疮,及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页首

    《医林绳墨大全》卷八:加味凉膈散

    【处方】 黄连、荆芥、石膏、山栀、连翘黄芩防风枳壳当归生地甘草桔梗各等分,薄荷白芷

    【功能主治】 实火蕴热积毒,二便闭塞,风痰上壅,将发喉痹,胸膈不利,脉弦而数。

    【用法用量】 细茶为引,水煎服;或为细末,调服亦可。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页首

    《寒温条辨》卷四:加味凉膈散

    【处方】 白僵蚕(酒炒)3钱,蝉退(全)12枚,广姜黄7分,黄连2钱,黄芩2钱,栀子2钱,连翘(去心)3钱,薄荷3钱,大黄3钱,芒消3钱,甘草1钱,竹叶30片。

    【功能主治】 大头、瓜瓤等温病危在旦夕。温证羊毛,火郁于上,壮热面赤,唇燥舌干,烦燥谵言,胸闷气滞,脉象数实。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冲芒消,入蜜、酒冷服。

    若欲下之,量加消、黄;胸中热,加麦冬;心下痞,加枳实;呕、渴,加石膏;小便赤数,加滑石;满,加枳实厚朴

    【各家论述】 连翘、荷、竹,味薄而升浮,泻火于上;芩、连、栀、姜,味苦而无气,泻火于中;大黄、芒消味厚而咸寒,泻火于下;僵蚕、蝉退以清化之品,除疵疾之气,以解温毒;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和中也;加蜜、酒者,取其引上而导下也。

    【摘录】 《寒温条辨》卷四

    页首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