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3年度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局公布第五届省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文章导读:在香港,牙科服务的供需矛盾正日益加剧:每万人口中只有不足4名牙医,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的标准。这一现象不仅让公众的口腔健康面临风险,更让医疗体系的韧性受到考验。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香港正在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牙科行业的未来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曙光。 |
前言
在香港,牙科服务的供需矛盾正日益加剧:每万人口中只有不足4名牙医,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的标准。这一现象不仅让公众的口腔健康面临风险,更让医疗体系的韧性受到考验。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香港正在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牙科行业的未来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曙光。
根据立法会最新的统计数据,香港现有注册牙医仅2876名,且面临老龄化和流失的问题,未来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政府的短期措施虽有所缓解,但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香港的牙科教育与内地市场需求开始形成良性互动,这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来缓解香港牙科人才短缺的危机。我们将分析香港大学首次面向内地招生的牙医学士课程背后的战略意义,以及政府如何通过修订法规来引入非本地培训的牙医。这些举措不仅是对人才短缺问题的直接回应,更是推动整个大湾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内地市场对香港牙科服务的推动作用。在内地,消费者对中高端牙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香港牙医的专业技术与内地市场的广阔需求相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在人才培养、市场供需、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答的问题。香港的牙科行业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大湾区的医疗协作能否真正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
以下:
香港《牙医注册条例》首批修订2025年1月1日生效,增设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机制
港大2025年首招内地牙医学士,招生名额不设上限
一、香港牙科人才缺口现状
香港牙科服务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短缺挑战。据立法会2023年底的统计,全港注册牙医仅2876名,每1000人平均牙医人数仅0.37名,显著低于大陆及其他发达地区水平。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更令业界关注的是人才短缺的长期性。根据香港《医疗人力推算2023》,这一困境预计将持续至2035年,2040年前难见明显改善。现有牙医队伍也面临老龄化问题,2017年数据显示超45%的牙医已年过50,即将步入退休年龄。加之约8-10%的注册牙医常驻境外,实际可用人力更显不足。
图源:《医疗人力推算2023》
这种人才缺口正在不断扩大。预测显示,2027-2028年度将有约58名牙科医生退休,占卫生署现有牙科人员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公共医疗系统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2022-2023年度医管局和卫生署的牙医流失率分别高达15.9%和11.8%。截至2024年1月,卫生署370个牙医职位中空缺率已达27%,形势令人堪忧。
作为香港唯一的牙医教育机构,港大牙医学院每年仅能培养约50名新生。培养周期长、毕业生流失率高等因素进一步限制了人才供给,使得市场需求缺口持续扩大。政府虽通过增设诊所、推出医疗券等措施缓解压力,但这些短期举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
转机出现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香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支持三地医疗资源共享、鼓励专业培训与服务创新合作,为突破人才瓶颈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医疗协作,创新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等措施,不仅为当前人才短缺提供解决方案,更为大湾区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大湾区联动的积极探索
面对牙科服务短缺,香港政府采取了务实举措。2024年7月,香港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提出双管齐下的建议:既要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也要借助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的势头。这一建议很快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的成功印证了跨境医疗服务的巨大潜力。短短79天内,牙科服务就吸引了3810人次,总交易额超过862万港元,成为香港居民跨境就医的首选项目。
香港长者医疗券试点:牙科服务最受欢迎,交易额逾860万港元
基于这一成功经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将扩大试点范围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同时,通过医健通平台促进跨境医疗记录互通,推动数据、样本、药械的跨境应用,加速医疗创新发展,推进大湾区专科培训的国际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香港大学做出突破性决定:2025学年首次面向内地招收牙医学士(BDS)学位课程学生。这一开放政策不设省市名额限制,采用多元化选拔标准,为内地优秀人才进入香港牙科行业开辟新途径。与此同时,内地口腔医疗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通过设立跨境培训基地、吸纳港籍牙医等方式,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齿踱·香港|有人赴港就医,有人赴深看牙
大湾区口腔医疗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双向流动:内地居民赴港寻求高端技术支持,香港居民北上寻求普及性护理服务。随着两地牙科行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一个良性的区域医疗协作生态正在形成。
三、内地市场的带动作用
内地牙科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这种区域协作提供了强劲动力。2022年2月,国家医保局推出种植牙等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不仅重塑了行业价格体系,更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内地牙科消费市场迎来转型升级。在健康意识普遍提升和"颜值经济"崛起的双重推动下,消费者对中高端牙科服务的需求持续攀升,并愿意为优质服务支付溢价。这一趋势的主力军是"80后"和"90后"群体,他们对健康与形象的双重追求,完美契合了专业口腔护理的市场需求。
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大湾区内地城市凭借独特的性价比优势,成为两地医疗协作的理想实践区域。尤其在种植牙、牙齿正畸、美容等高端治疗领域,香港的专业优势与内地市场需求形成了良性互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种跨境医疗服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重效益:不仅丰富了患者的就医选择,更通过引入香港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了大湾区的口腔医疗水平。随着区域医疗协作和跨境医疗便利化政策持续推进,大湾区口腔医疗合作正迈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考察团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调研
深化合作为大湾区口腔医疗带来了显著成效。不仅医疗资源实现了高效流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治疗能力也在持续提升,推动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攀升。
跨境合作不仅为内地医疗机构开启发展新篇章,更为大湾区医疗融合注入创新活力。通过与港澳医疗机构的深度协作,他们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吸引了高端医疗项目和投资,实现了优势互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口腔医疗需求持续上涨,带动了医疗设施、技术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市场需求,为行业参与者开启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位于罗湖口岸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技术优势,每年吸引近1.5万港人就诊
在这一背景下,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战略门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市拥有两大重要口岸:罗湖口岸通过双层人行桥和铁路桥与香港新界紧密相连,日均客流量高达17万人次;福田口岸则以其完善的交通网络著称,实现了与香港九广铁路以及深圳地铁的无缝对接。
这种便捷的跨境交通网络为口腔医疗产业带来了显著机遇。根据好的牙DataLab最新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深圳口腔机构整体发展呈现放缓态势,但口岸区域却逆势上扬。口岸经济的蓬勃发展印证了区位优势的强大潜力。罗湖区和福田区分别新增38家和35家机构,同比增长26.7%和59.1%,净增长更是达到57.1%和144.4%,充分印证了口岸区位优势。
以希玛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其业绩充分体现了这一区位红利。2024年上半年,尽管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2.9%(9.23亿港元),但内地牙科业务却实现了33.3%的增长(收入2.25亿港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38.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旗下深圳爱康健口腔集团的优异表现。特别是在大湾区长者医疗券政策于2024年8月14日落地后,爱康健的业务量显著提升:日均接诊量达300人,高峰期突破400人,每日使用医疗券病人超50人,人均消费更超过4000元人民币。
为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希玛医疗正积极布局口岸医疗资源。其近期在福田口岸新设的裕亨门诊表现亮眼,开业后单月收入即接近150万元人民币,每张牙椅收入超25万元人民币。同时,集团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启用罗湖口岸综合医院,并通过"香港名医中心"模式,为大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将复杂的高风险手术分流至香港医院处理。
战略布局与创新融合正推动大湾区医疗合作迈向新高度,希玛医疗正稳步朝着成为大湾区领先港资多专科医疗集团的目标迈进,充分展现了跨境医疗合作的广阔前景。
希玛医疗:牙科医疗营收2.25亿港元,同比增长33.3%
展望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协作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5年港大牙医学士课程首次面向全国招生,加上香港新修订的《牙医注册条例》,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这种深度合作不仅能缓解香港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将推动整个大湾区口腔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口腔医疗领域协同发展的创新样板,为中国医疗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