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3年度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局公布第五届省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新知]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团队研 | |
[医药]我国首例!国家疾控通报猴 | |
[内科其他]“头痛饮”治多种顽固性头 | |
[骨科验效方]关节疼痛外敷方 | |
[产业][组图]深度好文:2024口腔 | |
[中医]治已病防未病,冬病冬治: | |
[社会][图文]需求暴涨!涨价至3 | |
[百病针灸][图文]赵凌:常见疼痛的穴 | |
文章导读: |
5月13日深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珠江医院的18名队员乘上赶赴四川灾区的飞机,他们在通往映秀镇的“死亡路”上一边行进一边救人;这支“救灾敢死队”还冒死深入耿达乡这个“生命孤岛”开辟首个医疗点。抗震救灾15天里,该团队先后处理伤员4300多人次,成功进行手术16台,被誉为“广东铁军”。
昨日,这支“铁军”中的9名珠江医院医护人员讲述那深入一线、惊心动魄的15天时,他们却悄然落泪。
冒余震飞石做手术
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后,广东医疗队之一的南方医科大学医疗队在5月14日早晨,由队长、珠江医院副院长徐如祥带领来到都江堰的紫坪大坝准备乘坐冲锋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救人。
据了解,那时距离地震发生刚刚43小时,他们在等待冲锋舟的时候,不远处有人大叫,“有伤员!”18名队员一听呼救,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马上抢上前准备救人。徐如祥和骨科博士林荔军医生一口气为6名伤员进行了紧急处理;而他们的旁边,则是李强医生正在给一个脊椎骨折、膀胱破裂的重伤员插输尿管……
据了解,由于是露天环境,加上余震不断,刚举起手术刀,飞石就袭来……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支医疗队做了两台“最危险”的手术。
正当医疗队的医生们准备上冲锋舟时,发现一对双下肢被砸断的年轻姊妹被抬下冲锋舟。“他们抬伤者的姿势极不专业,我们担心她们伤势受影响,迅速抢上前做了包扎处理,叫人立刻送往都江堰市手术。”
据悉,该医疗队在等候上冲锋舟期间,就先后为“偶遇”的9名伤员做清创处理。
九死一生进“孤岛”
广东医疗队不仅是首支进入映秀镇的医疗队,其中的9名成员还成为第一支进入救援盲区——耿达乡的救援队。
5月17日白天,广东医疗队的指挥部来了一名“血人”。“他是23里外的耿达乡的治保主任,前来求救的,原本有另外的2人和他一起来,他们走了三天两夜,结果一起来的两个同胞在途中被流石砸死了。”医护人员介绍。
指挥部获悉后,立刻命令广东省医疗队组织一个小分队马上整装,次日徒步进入耿达乡。“我们听武警官兵和一些解放军这样描述进入耿达的路:一队20人的武警真正能走到耿达的仅有5个人,其他人都‘消失’了,这说明徒步进入耿达乡,随时可能牺牲!而且,进入耿达乡后没有后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孤岛’”。
尽管如此,珠江医院的9名医护人员全部报名,在上级规定下,珠江医院的徐如祥、李强、林荔军、蔡瑞军等四人被列入“敢死队”名单。“领导告诉我们,前路很困难,你们要尽快想想还有什么‘吩咐’的。”
据悉,这4名队员当晚悄悄写好了遗书,还默默地向队友交代了后事,然后平静地准备好行装等待黎明。
“亡命”空降终入耿达
由于天降暴雨引起山路塌方,以及前方部队频频传来伤亡信息,这支“敢死队”被安排为乘坐直升飞机空降耿达乡。
“敢死队”的领队徐如祥说:“上了直升飞机才知道危险,飞机在险峻的山谷中穿行,天下着大雨,气流强烈,加上风大,我们在直升飞机上的感觉就像是一只风筝。”
闯入耿达后,医疗队再度遭遇困难。道路不通导致物资都运不进来,灾民和医疗队都缺粮食,医疗队员连日来只能每天喝两餐稀粥。“进去之前,上级部门嘱咐我们,进去三天后再没有后援,你们自己撤出……”但珠江医院进入该乡的4名医护人员都不约而同认为:“路塌方成那样,大伙儿往哪儿撤啊……”于是,他们在耿达乡奋战了9天9夜,每天冒着余震随时塌方的危险,翻山越岭每日巡回全乡17个村组两次防疫消毒,转运14名重伤员,做了16台手术,救治伤员1500多人。
人物特写
“超龄”副院长 救灾不畏死
珠江医院徐如祥征战灾区15日赢得尊重
广东省医疗队第六分队中有一名“超龄”的成员,他带领年轻队员一起背着50多斤重的背囊攀爬悬崖、穿过“死亡谷”,率先到达重灾区映秀建立医疗点;随后,他又带领着8名“敢死队员”赶赴“生命孤岛”耿达乡……他就是珠江医院的副院长——52岁的徐如祥。
身患高血压挑战死亡路
14日晚,徐如祥带着南方医科大学支队,跟随广东医疗队队长廖新波首批进入映秀。这次救灾,各地派出的医疗队员多数是年轻力壮的业务骨干,像徐如祥这样已经52岁、还是珠江医院副院长这个“级别”的,实在罕见。
在攀越都江堰到映秀的悬崖泥路时,这位“老军医”二话不说,背着50多斤重的背囊,矫健地爬山。直到夜宿黑石滩,他才疲惫地躺在潮湿冰冷的地上,沉沉睡去。同行的护士心疼地在他身旁烧起火堆,悄悄地告诉记者:“看不出来他有高血压、心脏早搏!”然而,第二天一早,他又神采奕奕地出发了。
聆听废墟发掘生命之声
每当徐如祥经过废墟,他总要放轻脚步,聆听破砖败瓦下是否还有生命迹象。在映秀镇的一个晚上,他在一堆废墟旁听见了若有若无、轻如游丝的呻吟声。“原以为是幻觉,但这时候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生命信息。”徐如祥非常谨慎地展开搜救工作。
为了弄清声音的来源,徐如祥立马伏下身子,趴在残渣废砾上一寸寸地往前听辨、搜寻。当终于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地时,他赶快找来部队的同志,与大家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拼命挖掘废墟,从两米多深的废墟下终于挖出了一个被埋了四天仍然活着的女中学生!
据悉,广东医疗队在灾区救援的15天中,徐如祥曾三次冒着余震危险,钻进坍塌架空的水泥板下,对露出伤残的肢体实施手术和清创、包扎、输液等处理,说起老徐,广东医疗队的队员都佩服他的勇气:“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
抗灾一线发高烧兼腹泻
十几天的风餐露宿,高血压、心脏早搏的病史,终于把他累垮了:一个晚上,徐如祥忽然高烧39摄氏度,连续肚泻10多次,整个人虚脱了!据了解,尽管八天前挺进耿达“孤岛”时每人背了几十斤药,但这些天给灾区群众看病、救治伤员已全部用光。“当时没有药了!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全部告罄!”队员们心疼地告诉记者,徐教授病倒时,只能口服队员们用食盐和开水配的临时“生理盐水”。
幸好,由于徐如祥每天来往耿达乡17个村两次,当地的藏、羌同胞都认识他。就在徐如祥高烧不退时,一名藏族医生上山给他挖来草药,亲手煎了端给他,看着他服下……
“口红旗帜”灾区飘扬
医疗队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到了灾区,就要一切为了灾民”。在映秀镇时,哪里有伤员,医疗队就立即奔到哪里救治,伤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但他们随后想到一个问题:一般伤员和患了病的群众,或是万一深夜有了急诊病人,怎能第一时间找到医疗队?
护士长余艳恰好身上带了一支红唇膏,便灵机一动,用口红在自己的白床单上写上“广东省医疗队第六支队南方、珠江医院”几个醒目的大字,这面简易旗帜往大本营漩口中学操场的帐篷上一挂,犹如医疗队的“招牌”,灾区伤员病员前来求医比以前方便多了,一眼就能看见医疗队所在的位置。
直到医疗队回到广州,该旗帜仍留在当地。珠江医院医疗队的成员笑称:“也算是我们给当地留下的纪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