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医学视频动画 >> 中医基础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学动画:藏象学说之三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藏象”一词,《黄帝内经》出现两次,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名及该篇中“藏象何如”之提问,以“藏”、“象”两字相关成句者,还见于《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藏何象”、“少阳藏何象”、“阳明藏何象”等。藏象学说援用“藏”、“象”两字,源于“藏”的知识,“象”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藏”、“象”范畴在中医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根据藏象之“象”的概念既指脏腑解剖形态,又为脏腑的一切可见或可知的生理病理表现,更含有取象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藏象之“象”可分为“形质之象”、“生理之象”、“病理之象”、“自然之象”四大类。

    “形质之象” 是指藏于人体内的内脏器官的解剖形态和部位。《医宗必读》云“肺虚如蜂巢”,即言肺为组织结构疏松,中有孔窍的含气器官,此为肺的外见形质之象。

    “生理之象” 是指人体内脏腑生理功能的一切外在表象。作为生命活体的人,其所表现的“象”是极为丰富和不断变化的,它能动态地、生动地、真实地折射内在生理功能的状态及其各种变化。以“心主血脉”为例,其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外在表现主要是脉象、面色、舌象以及胸部的感觉四个方面。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灵枢·脉度》所载:“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其中缘由是心在体合脉,其华(生理功能在外表现之一)在面,开窍于舌,居于胸中。如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泽荣润,能知五味。

    “病理之象” 是指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后呈现于外的所有病理现象。仍以“心主血脉”为例,若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时,则脉象、面色、舌象等可见异常表现,心胸部也会出现异常感觉。如见面色不华,舌质淡胖,脉象无力,惊悸怔忡,胸闷气短者,多为心气虚损;面色晦滞,舌色紫暗,脉象沉涩或结代(脉律不齐),心前区憋闷疼痛者,多为心脉痹阻。此外,心的其他病证,凡影响到心主血脉功能的,都可从上述四个方面得以反映。心火亢盛(属实火)或心阴亏损(属虚火),可使心搏加快,脉络扩张,故均可出现面赤、舌红、脉数以及心胸烦热等症状。

    “自然之象” 是运用取象思维的方法,以五行特性为纲,将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与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相联系,推演出脏腑与自然界五方、五季、气候、五味、五化、五音、五谷等的通应之“象”。譬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及:“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即以五行特性为依据,用取象比类及推演络绎法将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现象与人体的五脏、五体、五官、五志、五声、变动等相联系,如此则构建了人体内外环境相联系的五行系统,确立了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

    综上所述,“象”之含义从单指动物大象始不断引申,由指具体的形象至一切可见或可感知的现象、表象,并进而具有取象思维之义。“象”之概念移植于中医学藏象学说领域,同样具有多重含义。藏象之“象”既含有形象之义,指脏腑的具体形态,又具外在表现之义,指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所有可见的或可感知的外在表现,同时具有取象思维之特点,即以五行之物的特性作为脏腑功能的法象,用推演络绎法将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现象与人体的脏腑相联系,如此则构建了人体内外环境相联系的五行系统,确立了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有鉴于此,藏象之“象”可分为“形质之象”、“生理之象”、“病理之象”和“自然之象”四大类。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