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大全 >> C >> 正文

赤茯苓丸

  • 文章导读:

    茯苓

    目录
    “赤茯苓丸”在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赤茯苓丸”在《御药院方》卷三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五十
    “赤茯苓丸”在《医学发明》卷六
    “赤茯苓丸”在《圣济总录》卷二十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四十六
    “赤茯苓丸”在《医统》卷八十七
    “赤茯苓丸”在《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八十四
    “赤茯苓丸”在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六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五十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七
    “赤茯苓丸”在《圣惠》卷十三
    “赤茯苓丸”在《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赤茯苓丸”在《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冬着牛膝12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上冲心,狂乱闷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清酒送下,日2次。渐加至20丸,以微通泄为度,利多减丸。其药皆须州土上好者,恶药服无益。

    冬则去大黄,加牛膝;若体中虚弱,去大黄,加牛膝服亦得。

    【注意】 忌海藻、松菜、酢物、生冷油腻、杂肉、热面、新炊饭,及陈臭难消之物。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页首

    《御药院方》卷三: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去皮)、槟榔、枳壳(麸炒,去瓤)、白术半夏曲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饮气痞,风眩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或风眩头痛,则食后荆芥汤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页首

    《圣惠》卷五十: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炒),大麦糵1两(炒微黄),桂心2两,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2两(炒微黄),木香1两,诃黎勒皮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滞,宿食不消,呕吐酸水,腹胀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页首

    《医学发明》卷六:赤茯苓

    【处方】 葶苈4两,防己2两,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 《医学发明》卷六

    页首

    《圣济总录》卷二十: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木香1两,诃梨勒1两(煨,去核),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痹。腹满喘争,小便不利,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

    页首

    《圣惠》卷四十六: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喉中作呀呷声,痰粘咳嗽,胸膈短气,胁肋坚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页首

    《医统》卷八十七:赤茯苓

    【处方】 人参10两,白术10两,白扁豆(去皮,蒸)10两,赤茯苓2两(切棋子大,白沙蜜浸透,蒸过令干,称1两半),防己3钱,木猪苓(去皮)3钱,干葛3钱半。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磨沉香少许同煎,食前、临卧服。

    【摘录】 《医统》卷八十七

    页首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旋覆花1两,汉防己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桂心1两,前胡1两,槟榔1两,枳壳(去白,炒令黄)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支饮,心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桑根皮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页首

    《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3分,当归1分(锉,微炒),芎䓖1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冷热不调,肠胃滞结,壮热作时,两肋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页首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六: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茵陈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酒疸,心下坚而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六

    页首

    《圣惠》卷五十: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桂心1两,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诃黎勒皮2两半,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气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满,不下饮食,胸背俱闷。

    【用法用量】 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如患甚,即将1丸,以煎汤研破服亦得。

    【摘录】 《圣惠》卷五十

    页首

    《圣惠》卷七: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甜瓜子3分(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1两,旋覆花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草豆蔻半两(去皮),前胡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损,上焦痰滞,多唾稠浊,腹胁胀满,吃食微少。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姜、枣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

    页首

    《圣惠》卷十三: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3分,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3分(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3分,五加皮3分,桔梗3分(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桂心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心中坚硬,两胁胀满,欲成结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页首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1两半(去黑皮),桑根白皮1两半(锉),防己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木香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焙干)1两(研)。

    【制法】 上药前5味为细末,与郁李仁研匀,炼蜜和为剂,更于铁臼内酥杵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患消渴,小便数,服止小便药多,渴犹不止,小便复涩,两肋连膀胱胀满闷急,心胸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煎木通、枣汤送下,至晚再服。渐加至5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页首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赤茯苓

    【处方】 赤茯苓(去黑皮)1两,猪苓(去黑皮)1两半,泽泻1两,小海蛤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3分,防己1两,泽漆(微炒)1两,木通(炙,锉)1分,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水气在皮肤浮肿,经水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桑白皮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页首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