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 [评论]河北日报通讯:“不拘一格 |
![]() | [调查]女子冒充宁波某医院医生直 |
![]() | [方药研用]理气三“香” 味辛散结 |
![]() | [学术经验]张静生补脾益肾升阳治重症 |
![]() | [名家医案]林毅辨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 |
![]() | [疾病预防][组图]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 |
![]() | [社会][图文]纪委通报:操纵招标 |
![]() | [全草类][图文]防风草 |
文章导读: |
【别名】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补气生津。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别名】 黄耆汤、黄耆饮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6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平补气血,安和脏腑。主气虚津伤,肢体劳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后生疮疖,或患痈疽之后而口渴;或卫虚自汗;或痔漏脓水不绝。
【用法用量】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黄耆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摘录】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处方】 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功能主治】 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远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 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摘录】 《外科精要》卷下
【处方】 黄耆(炙)6钱,甘草(炙)1钱,白术3钱,白芍药3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九
【功能主治】 风湿相搏,肌肉瞤动。
【用法用量】 本方治上症,宜先服渗湿汤,次用是药。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