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社会]女生疯狂倒追男医生确诊“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文章导读: |
人中穴是在口和鼻的中央部位,还是在靠上1/3?中国医生认为是后者,而韩国、日本医生认为是前者,这样一个常用穴位却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中国针灸医学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中日韩三国在穴位名称、定位等问题上不统一的现象日益明显,阻碍了针灸的发展。
目前,中医药服务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中医医疗机构。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趋加大,2006年中药出口超过10亿美元。让世界了解中医中药,让中医中药对话世界,愈显重要。
中医药术语,应当规范统一
中医术语多是古代语言,现代中国人尚难理解,更不用说国外专家学者
“阴阳”、“虚实”,这些让国人尚难说清的中医概念,如何让老外听得懂?在日前举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霍德博士、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生化室主任尼科尔森等4名专家接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邀请,受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顾问,上述问题是他们将面对的挑战之一。
在论坛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使用了同声传译,由于翻译没办法将国外专家的主要概念译成汉语,担任会议主持人的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教授赵立平,不得不亲自上阵。同样,老外也听不太懂译过来的中医药名词术语。一位外国专家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为什么要按摩肝脏,是在肚子上揉还是掏出来揉?
李连达早年读的是西医,却干了半个多世纪中医。他说,中医的理论术语、名词多是古文,不是现代语言,不要说国外专家学者,即使中国人也很难理解。外国专家不理解的内容就很难去用,外国病人听不懂,也不会去吃中药。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中医在很长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层面,没能走下去,导致了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描述,中西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
随着近年来传统医学的发展和传播,制定一个传统医学术语的国际标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京发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西太区传统医学官员崔昇勋将其称为传统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该标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8大类,3543个词条。每个名词都有序号、英文名、中文名及定义/描述。
中医药疗效,须有评价标准
中医的有效性,是隐藏不了的。而如何评价其有效性,应有客观标准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然而,因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中医疗效仍存颇多疑问。一位国外专家说,中医的有效性,要能够表现出来,能够证实,这是隐藏不了的。
中医药疗效究竟采用怎样的评价标准?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说,学术界的争议在于,是按照西医药的标准,还是需要发展一套适合传统医药的标准?然而,事实上困难是巨大的,李连达认为,即便现代医学在评价一种药物或者一种疗法时,也是如此。比如说阿司匹林能否预防冠心病,在西方曾经引起长期的争论,大组病例的观察翻来覆去。还有,近年来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依然争论不休。这说明疗效的评价是艰巨的、细致的,需要长期反复验证的。
“药物本身有很多变异和变化,每个人对同样药物的反应又有很多变化,两大变化加在一起,同时研究和观察,才能说明传统医药的作用。”尼科尔森用一种菊花茶为例解释:在志愿者喝菊花茶之前,他们的代谢在第一个区域;喝上两周后,整体的代谢发生了变化,跑到了第二个区域;停用两周又到了第三个区域,回不到开始的地方。一个人吃了中药,身体会有各种生物学反应,如果用现代技术描述好、定量好,就可以对传统医药有细致的把握。
许多人效仿西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注重各种率(有效率、好转率、痊愈率)的变化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指标。然而,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在临床实践中,有时患者“病”的生物学指标正常了,但症状仍然存在。因此,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固然要运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要有遵循自身特点规律的评价标准,两者结合,综合评价,提高可靠性。
中医药发展,不能故步自封
中医药持续发展,应当保持开放,要使现代科技手段为我所用
吃中药“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 ,炮制中药固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古老传统未能与现代科技融合,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滞后。霍德、尼科尔森等国外专家提出,传统医药是否需要接受现代技术,推动其持续发展?
曹洪欣认为,中医并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而是为我所用。但是,中医在结合现代和西医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中医的主体发展,比如中医整体观念和体现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
2006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受理的新药申请中,Veregen是50年来第一个获批可在美国上市销售的复合成分植物药。从事肿瘤研究40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说,这一新药在美国获批,说明中药作为治疗性药物进入美国市场前景光明。
“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